展會(hui) 直通車
國際資訊(09年前)
《2010年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與(yu) 政策展望》發布
2009年世界經濟逐漸走出衰退
自2009年上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開始緩慢複蘇,主要發達國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均在2009年第二季度實現止跌反彈。全球貿易在第二季度開始反彈,其中全球貨物出口增長額比第一季度增長7.6%。全球金融市場狀況逐漸好轉,全球主要股市開始大幅反彈。跨國公司大規模撤資活動基本停止,預計跨國公司其外國直接投資將於(yu) 2010年逐步恢複,並於(yu) 2011年開始增長。因此,報告認為(wei) ,世界經濟在2009年底前已經走出了衰退,而世界經濟的迅速複蘇得益於(yu) 世界各國采取了協調一致的強有力的危機應對政策,特別是G20所建立的涵蓋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發展中大國的協調機製。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地支撐了全球市場的需求,同時消除了市場對全球性衰退的擔心。各國中央銀行迅速采取應對措施,在全球範圍內(nei) 實行聯合大幅降息,並采取非常規手段注入流動性並維持信貸,同時以擔保和注入資本的形式向銀行提供支持。不過,貿易保護主義(yi) 仍然是一個(ge) 問題,雖然各國都表態要聯合抵禦貿易保護主義(yi) ,然而在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yi) 卻有不斷加強的趨勢。
2010年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前景總體(ti) 樂(le) 觀
盡管極端的係統性風險已經基本清除,但全球金融體(ti) 係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的就業(ye) 蒙上巨大陰影,失業(ye) 人數急劇增加。2010年石油價(jia) 格預期將呈攀升態勢,通貨膨脹預期走強。綜合各方麵因素,報告認為(wei) ,2010年世界經濟總體(ti) 形勢樂(le) 觀,預計增長率在3%左右。在複蘇鞏固後,各國應協調刺激性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退出時機和機製,貿易保護主義(yi) 的做法將會(hui) 繼續存在但不會(hui) 成為(wei) 主流。
美國經濟形勢與(yu) 政策展望
美國經濟自2007年12月份開始進入衰退, 2008年下半年以來,GDP連續四個(ge) 季度出現負增長,2008年第三、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GDP環比分別下滑了2.7%、5.4%和6.4%。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采取了一係列救助政策和措施:貨幣政策主要是降低利率、貼現率,以及創新多種信貸工具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等;財政政策包括通過多次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政府對金融機構直接注資、國有化和流動性承諾或提供信用擔保等。隨著救助金融危機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美國經濟出現強勁反彈,2009年第三季度實際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5%,這意味著美國此次長達19個(ge) 月的經濟衰退已經結束。
本報告預測200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在0.5%,2010年美國經濟將增長3%。美國消費主導經濟模式不會(hui) 改變,而奧巴馬政府試圖實現"再製造業(ye) 化"的目標恐難實現,而且也無助於(yu) 改變貿易失衡。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而在匯率政策上,美元匯率將呈現長期震蕩下行趨勢。低利率、巨額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等因素預示著美元還將呈現趨於(yu) 貶值,擁有龐大負債(zhai) 的美國政府也希望通過美元貶值刺激出口,轉嫁危機成本,減少經常帳戶赤字。因此,美元匯率將呈現長期震蕩下行趨勢。
歐盟經濟與(yu) 政策展望
歐盟經濟自2008年第二季度陷入衰退,此後經濟連續三個(ge) 季度下滑。2009年10月,歐洲經濟出現企穩跡象,德國和法國率先實現經濟增長,歐元區和歐盟經濟在11月中旬普遍複蘇,但東(dong) 歐成員國經濟前景仍不樂(le) 觀。由於(yu) 金融企業(ye) 仍有大量待核銷資產(chan) ,複蘇基礎尚不穩固,歐元區經濟複蘇"將是緩慢而且脆弱的"。2009年10月歐盟整體(ti) 失業(ye) 率為(wei) 9.3%,失業(ye) 人數為(wei) 2251萬(wan) ,就業(ye) 狀況持續惡化。大量的失業(ye) 人口降低了居民的未來收入預期,對居民的消費信心形成衝(chong) 擊。同時,歐元匯率持續升值、出口壓力不斷增大。自2009年3月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來,歐元對美元升值已達17%左右,對歐盟出口造成嚴(yan) 重影響。巨額的經濟刺激投入和稅收銳減使得許多成員國財政赤字迅速擴大,歐盟27國2009年全年財政赤字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平均將為(wei) 6.5%,總額高達8800億(yi) 歐元。綜合各方麵因素,本報告認為(wei) 2010年歐盟經濟將逐步複蘇,預計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wei) 2%左右,歐盟經濟增長率為(wei) 1.5%左右,經濟下行的風險較小,歐盟失業(ye) 率仍將維持在8.5%-10%左右,失業(ye) 率調整將經曆較長的時間。在經濟和貿易政策上,歐盟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定,但寬鬆型財政政策麵臨(lin) 退出壓力。歐盟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與(yu) 貿易夥(huo) 伴特別是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多。
日本經濟貿易發展與(yu) 政策展望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對外經濟依賴程度較高的日本因海外需求銳減而遭受沉重打擊。2009年第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滑,實際GDP環比下降3.2%,經濟跌入穀底。在海外需求回升和財政刺激政策的帶動下,第二季度私人消費和政府支出開始增長,整體(ti) 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實際GDP環比增長0.7%。第三季度實際GDP僅(jin) 環比增長0.3%。2008年,日本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速出現負增長,且出口下降速度高於(yu) 進口。直到2009年5月,在新興(xing) 市場複蘇的帶動下,出口增速首次高於(yu) 進口增速,出現了微幅貿易順差。由於(yu) 出口的複蘇和公共投資的大幅增長,截至2009年10月,工礦業(ye) 生產(chan) 指數已經連續8個(ge) 月遞增,升至86.1。但就業(ye) 形勢依然嚴(yan) 峻,2009年10月失業(ye) 率依舊高達5.1%。2010年,日本的經濟和貿易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外部需求,特別是美國和中國的增長,而日元持續升值將拖累日本出口。本報告預測2010年日本GDP增長率在1.1%。日本在2010年將再推經濟刺激政策,以刺激民間消費,穩定勞動力市場,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同時,日本將著重推動深化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改善中日關(guan) 係。
新興(xing) 經濟體(ti) 與(yu) 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發展與(yu) 政策展望
俄羅斯依賴資源型產(chan) 品出口的增長在金融危機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2008年經濟增長率為(wei) 5.6%,2009年則為(wei) 負增長。但隨著2009年石油等能源價(jia) 格上漲,俄羅斯經濟開始出現複蘇跡象。2010年,俄羅斯經濟將進一步複蘇,本報告預計俄羅斯經濟2010年將出現5%左右的正增長。自2002年起巴西經濟連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受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增長率將進入低穀。但在有效的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下半年以來,複蘇跡象已開始顯現,其對外貿易順差有助於(yu) 其盡快走出衰退。本報告預測2009年巴西GDP增長為(wei) 1%,2010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5%。印度近年來GDP增長率僅(jin) 次於(yu) 中國,此次危機爆發後,印度對外貿易大幅下降、工業(ye) 和服務業(ye) 增長嚴(yan) 重放緩。2008年印度貿易逆差同比增長64.1%。自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印度經濟開始穩步增長,工業(ye) 部門的增長幅度較為(wei) 顯著,金融和資本市場恢複活躍。本報告認為(wei) ,印度經濟發展前景較好,預計2009年與(yu) 2010年的GDP增長率約為(wei) 5%和6%。針對持續的貿易逆差,印度將在貿易政策上重點挖掘出口潛能、提升出口表現,但同時也有強化貿易保護措施的傾(qing) 向。
中國經濟貿易發展與(yu) 政策展望
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感受到顯著影響,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迅速降至6.8%,2009年第一季度降至6.1%最低點。在一係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出台以後,經濟下滑趨勢得到緩和。2009年第二季度增長率恢複到7.9%,第三季度增長率達到8.9%。本報告認為(wei)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增長通道,2009年全年GDP增速樂(le) 觀估計可以達到8.5%。從(cong) 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2009年國內(nei) 需求增速預計將達到12.9%,其中消費增速達到8.7%,固定資產(chan) 形式的投資增速為(wei) 17.6%。內(nei) 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為(wei) 11.9%。經濟複蘇主要是由投資需求拉動,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仍然需要提高,而整體(ti) 出口形勢仍不容樂(le) 。
2009年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5578億(yi) 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2009年9月出口開始複蘇,淨出口對GDP貢獻仍為(wei) 負。受歐美經濟複蘇緩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yi) 盛行,貿易摩擦持續增加的影響,整體(ti) 出口形勢仍然不能過分樂(le) 觀。預計2009全年中國出口增速為(wei) 負20%左右。2010年經濟增速為(wei) 9.3%左右,貿易可以維持在15%左右的增速,樂(le) 觀估計進出口增長能夠達到20%以上。
投資、出口和消費對經濟驅動作用的不平衡是困擾中國經濟複蘇、威脅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大隱患,經濟驅動方式的再平衡是中國需要解決(jue) 的一個(ge) 戰略性問題。特別是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沒有獲得相應提高,抑製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投資驅動會(hui) 造成產(chan) 能過剩,尤其是在部門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的驅動下,產(chan) 業(ye) 項目倉(cang) 促投產(chan) ,為(wei) 產(chan) 能過剩提供了可能。在內(nei) 需不足,外需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產(chan) 能過剩問題變得更加突出。相應地,國內(nei) 消費需求不足必然導致對出口的更大依賴,而金融危機下各國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出台,使我國麵臨(lin) 的外部市場環境更加惡化。這些都要求政府出台積極的結構調整政策和配套的經濟、社會(hui) 政策。2009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ju) 措,從(cong) 製度安排入手,以優(you) 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wei) 重點,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jia) 機製為(wei) 抓手,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這一形勢下,2010年,預計我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仍將延續,貨幣政策基調為(wei) "寬鬆適度",財政政策會(hui) 保持適度靈活,但資金流向將進行結構性調整,更多流向與(yu) 消費有關(guan) 的領域,投向技術研發創新和社會(hui) 領域的投資將會(hui) 加大。未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chan) 業(ye) 政策應該是將社會(hui) 上的經濟資源更多的引導到促進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和完善社會(hui) 發展領域。匯率政策外來壓力將持續加大,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管理難度加大。在貿易政策上,為(wei) 應對各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升級的態勢和維護世界貿易秩序,我國應積極參與(yu) 並推進多哈回合談判盡快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