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業(ye) 界動態

一條褲子的供應鏈調查

來源:第一紡織網 | 發布日期:2008-01-28
    從(cong) 棉花到褲子一共需要經曆多少環節?在這些環節上有哪些人參與(yu) 了勞動?參與(yu) 勞動的人們(men) 又獲得了什麽(me) 回報?從(cong) 在沃爾瑪商店裏購買(mai) 到的、帝衣製衣廠生產(chan) 的牛仔褲開始,開始在廣東(dong) 中山市調查,到後來來到了生產(chan) 牛仔布比較多的山東(dong)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再到了中國的棉花主產(chan) 區之一的山東(dong) 東(dong) 營對棉農(nong) 進行了訪談。
  
    從(cong) 一條褲子往前倒推,我們(men) 發現會(hui) 有服裝製造商、印染商、織布廠、紡紗廠、棉花收購加工廠、棉農(nong) 等不同層級的人在付出勞動。由於(yu) 在供應鏈的多個(ge) 環節存在交換關(guan) 係,供應鏈條顯示了一個(ge) 難以追溯的特性,在多個(ge) 環節就難以找到直接的當事人。因此,記者調查了解的範圍主要是通過當地市場的平均價(jia) 格來分析這條褲子利益鏈上的利益分配。
  
    並不存在的兩(liang) 家工廠
  
    在調查的過程中,有兩(liang) 家企業(ye) ——華夏盛世製衣廠和帝衣製衣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沃爾瑪商店的男式牛仔褲區域內(nei) ,出現了多款這兩(liang) 個(ge) 工廠生產(chan) 的牛仔褲,經銷商是上海和欣悅貿易有限公司。兩(liang) 個(ge) 廠都沒有具體(ti) 的地址,都使用同一個(ge) 聯係電話。
  
    具體(ti) 的細微的差別就是,帝衣製衣廠有三個(ge) 地址,一個(ge) 地址就是非常含糊的廣東(dong) 省中山市,一個(ge) 稍微具體(ti) 一點就是中山市沙溪鎮,另一個(ge) 最為(wei) 具體(ti) 的是中山市大湧鎮大業(ye) 工業(ye) 區。而華夏盛世製衣廠廠址就是中山市。
  
    2007年3月下旬,記者來到中山市沙溪鎮和大湧鎮,尋找這兩(liang) 家工廠。沙溪鎮緊靠中山市區,沙溪車站就緊挨著中山市客運站,而在兩(liang) 個(ge) 客運站的外圍,就是沙溪市的雲(yun) 漢村,這個(ge) 村以紡織服裝業(ye) 為(wei) 主,在貫穿這個(ge) 村的歧江路北邊,是雲(yun) 漢村專(zhuan) 門開發做紡織服裝加工和銷售的區域,大多是二三層的小樓,而在該區域房屋的牆壁上,製衣廠的招牌一家挨著一家,而房子的一樓,則多數是布店,一捆一捆的布料堆放在屋子裏,旁邊都留出一小塊樣布,這就是個(ge) 著名的服裝基地。
  
    中山市的服裝企業(ye) 究竟有多少?沙溪鎮的服裝企業(ye) 有多少?恐怕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2004年的《中山黃頁》上就標誌有中山市有886家服裝企業(ye) ,這還隻是經過工商登記的企業(ye) ,沒有經過登記的企業(ye) 究竟有多少,恐怕誰也沒法統計。
  
    給沙溪鎮經貿辦打電話詢問帝衣製衣廠的情況,經貿辦的人說沙溪沒有這個(ge) 廠。在3月26日,記者在中山市工商局查詢“華夏盛世製衣廠”和“帝衣製衣廠”的注冊(ce) 信息。結果顯示,兩(liang) 家工廠也不存在。
  
    詢問和查詢得結果讓人擔心是自己工作粗心記錯了工廠名稱,於(yu) 3月30日到深圳中山路店購買(mai) 了3條牛仔褲。一條0629深藍色牛仔褲,售價(jia) 76.30元,製造商為(wei) 中山市帝衣製衣廠,沒有廠址;一條2705深色牛仔褲,售價(jia) 87.20元,製造商為(wei) 華夏盛世製衣廠,沒有地址;另一條深色牛仔褲,售價(jia) 98.60元,製造商為(wei) 中山市帝衣製衣廠,地址為(wei) 中山市大湧鎮中心公路大業(ye) 工業(ye) 區。
  
    就從(cong) 尋找大湧鎮大業(ye) 工業(ye) 區開始,逐步尋找中山市帝衣製衣廠。大湧俗稱“隆都”,地處中山市西南部,東(dong) 臨(lin) 岐江,西靠西江,距中山市石岐城區8公裏,麵積40.5平方公裏,管轄5個(ge) 居委會(hui) 和2個(ge) 村委會(hui) 。全鎮戶籍人口2.8萬(wan) 多人,外來人口4萬(wan) 多人,旅外鄉(xiang) 親(qin) 3萬(wan) 多人,是中山著名的僑(qiao) 鄉(xiang) 和文化之鄉(xiang) 。
  
    近年來,大湧鎮先後被國家、廣東(dong) 省、中山市有關(guan) 部門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中山市工業(ye) 強鎮”等榮譽稱號。2007年4月4日,大湧鎮政府網站發布的一條消息顯示,大湧鎮又被廣東(dong) 省科技廳批準為(wei) 紡織服裝專(zhuan) 業(ye) 鎮,成為(wei) 被批準成立的中山市第12個(ge) 專(zhuan) 業(ye) 鎮。
  
    大湧鎮有十大牛仔著名品牌,但帝衣製衣廠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榜上無名,在大湧鎮政府網站上公布的32家推薦企業(ye) 中,更沒有看到帝衣製衣廠或者華夏盛世製衣廠的名稱。
  
    3月31日,來到大湧鎮大業(ye) 工業(ye) 區尋找帝衣製衣廠。挨家挨戶地問了很久,人們(men) 都沒有聽說過帝衣製衣廠。撥打褲子上留下來的電話號碼,聲稱看中了沃爾瑪商店裏的褲子,要訂貨,對方說工廠就在中山,要先看記者的資料後再談,他說要給記者的手機發送帝衣製衣廠的電子郵箱,可是一直等到晚上都沒有接到短信。後來,查詢該電話號碼的屬地,發現該號碼來自雲(yun) 南昆明。
  
    撥打大湧鎮政府的電話,也沒有人知道大湧還有這麽(me) 一家企業(ye) 。在一個(ge) 路口,碰到了一個(ge) 騎著摩托車送信的郵遞員,他看了手中的褲子,想了很久,告訴我們(men) 就在大業(ye) 工業(ye) 區裏邊,在一棟很高的大樓四樓,要通過一座鐵皮房子進去,具體(ti) 是不是他也不知道,他做了好多年的郵遞員,也隻去過一次。
  
    根據郵遞員所說的路線,找到了那棟四層的黃色大樓。那棟樓從(cong) 一樓到四樓都是製衣廠,並且都是在生產(chan) 牛仔褲,隻是不同的廠家生產(chan) 的款式和質量大不一樣。找到四樓,老板不在,隻有一個(ge) 技術主管,那名技術主管想跟記者做生意,就讓記者留下來跟老板洽談。結果老板來了,從(cong) 言談舉(ju) 止和他的聲明來看,他隻是做檔口生意的,和沃爾瑪沒有什麽(me) 關(guan) 係。
  
    在這家工廠和老板談話的時候,有兩(liang) 個(ge) 年輕人一直在靜靜地聽記者和老板的談話。而在記者出門後,這兩(liang) 個(ge) 年輕人也跟了出來,可能認為(wei) 記者是老板,交換了電話號碼。阿華(化名)就是兩(liang) 個(ge) 年輕人之一,來自湖南。到中山打工已經有十多年的曆史,目前在大湧鎮的一家製衣廠做跟單。
  
    4月3日下午五點鍾,請阿華鑒定從(cong) 沃爾瑪商店裏購買(mai) 的褲子需要經過多少程序,價(jia) 值多少錢。阿華拿著記者花76.30元購買(mai) 的那條褲子,仔細地看了看,肯定地告訴記者說那褲子的成本——布料花費不超過25元,手工成本和輔料、商標加起來不超過8元,管理費不超過5元,老板要賺3元,總的成本不超過40元。
  
    阿華介紹,手中的褲子一共要經曆大約28個(ge) 工序,分別是——出紙樣、裁床、裝前袋、裝後袋、拉彎袋、裝袋襯、裝表袋、壓比骨、壓短比、打邊、拉褲頭、開鳳眼、打棗、拉耳子、鑲拉鏈、運紐牌、埋機頭、後浪、封嘴、切腳、車商標、車皮牌、車洗水嘜、車袋花、打釘、後整、磨砂、酵磨等28個(ge) 以上的程序。而整個(ge) 的做工費不超過8元,洗水費40元一打,一打等於(yu) 12條。
  
    阿華說,工人一般是以組為(wei) 單位進行生產(chan) ,一般一個(ge) 組大約有9到10人,少的可能五到六人,一般一個(ge) 人做一個(ge) 或者多個(ge) 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價(jia) 格。具體(ti) 每個(ge) 環節需要付給工人多少錢,阿華當時沒有說出來。他後來給了記者一張表,那張表上記錄了做一條褲子所需的工序,以及每個(ge) 工序的價(jia) 錢。隨後記者把這張表拿給幾個(ge) 在大湧做服裝的老工人看,他們(men) 表示,在中山大湧,做牛仔褲就是那麽(me) 一個(ge) 統一的市場價(jia) 格。
  
    根據阿華提供的數據,記者測算,工人做一條牛仔褲,全部工序下來,整個(ge) 小組的工人一共獲得2.028元到2.032元的收入,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時間每個(ge) 工人掙1000元的話,一個(ge) 組一個(ge) 工人的收入就應當達到50元以上,每天一個(ge) 組的收入應當達到至少500元,相當於(yu) 一個(ge) 組一天需要生產(chan) 250條褲子。
  
    而如果按照中山市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690元計算工人工作量,每個(ge) 組每個(ge) 月正常上班時間需要完成的任務量就是從(cong) 老板那裏掙6900元,分配到正常上班的22天,平均每天每個(ge) 組需要做牛仔褲大約157條。
  
    阿華介紹,一般製衣廠的水電費和管理費分攤到每件服裝上,大約是5元一件,洗水費大約是40元一打,一打12條,老板的利潤大約3到5元一件,拿到超市去出售,究竟賺了多少就是超市的事情了。而訂貨的原則是第一次做生意的客人先給50%定金,出貨時交完全款;熟客先付30%定金,交貨付50%貨款,交貨後一段時間內(nei) 再補齊餘(yu) 款。
  
    洗水是棉布服裝必須要經過的環節,對於(yu) 牛仔褲來說,因為(wei) 牛仔布很厚顏色很深,需要通過磨砂和酵磨的方式,根據需要決(jue) 定褲子的顏色。洗水的好壞,直接關(guan) 係到牛仔褲的質量。而因為(wei) 洗水廠投資巨大,一般的小型製衣廠沒有洗水車間,都是好幾家製衣廠共用一家洗水廠。
  
    阿華說了一個(ge) 意外的消息——記者所購買(mai) 的褲子跟他們(men) 廠的服裝在一起洗水,客戶名叫李××——說明這家工廠就在附近。在尋找華夏盛世製衣廠和帝衣製衣廠長期無果的情況下,這個(ge) 消息比較令人振奮。
  
    4月6日,阿華帶著記者來到洗水廠的第四車間,當拿出褲子來給工作人員看的時候,一位小夥(huo) 子叫道:“這不是李××的褲子嗎?”以合作的名義(yi) 找到洗水廠的老板,他一看就說,這褲子就是他們(men) 這個(ge) 地方洗的,如果以後有什麽(me) 可以合作的再進一步合作。但向他打聽另外的情況,他就不願意說了。後來了解到,這個(ge) 洗水廠每個(ge) 月洗水的數量大概占到二三十萬(wan) 件,李××一個(ge) 月的牛仔褲洗水量大概是六萬(wan) 件,是這家洗水廠的一個(ge) 大客戶。
  
    4月23日,在錦興(xing) 四車間門口,阿華找到一個(ge) 熟悉李××的人,那個(ge) 人說,李××在大湧合作的一共有十幾個(ge) 廠,其中最經常合作的那個(ge) 廠就在洗水廠的背後,其他的工廠是臨(lin) 時合作的工廠。當地習(xi) 慣叫李生(化名)。
  
    李生帶記者看了三家廠,其中一家在幾間小小的鐵皮屋裏,和公路之間隔了幾棟高大的樓房,需要繞道幾十米才能走進去,老板叫蕭三,據說是非常講信用的一個(ge) 老板。記者走了進去,那一片鐵皮房子很老,估計也應該有幾十年的曆史。裏邊黑乎乎的,透光性很差。在那片房子的大門口,有幾個(ge) 婦女正在整理裁下來的布料。在大門內(nei) ,鼓風機在呼呼地響,似乎裏邊正在緊張地生產(chan) 操作。
  
    這個(ge) 廠似乎就隻有一個(ge) 門,一個(ge) 胖子在門內(nei) 指揮著那幾個(ge) 婦女整理布料,看到走近,就走出來不斷地盤問,並且斜著眼睛看著記者口袋裏的衣服。幹脆把我袋子裏的三條褲子都拿出來,說是要找蕭三,認為(wei) 他生產(chan) 的這幾條褲子很好,要訂貨,胖子看了看說是他們(men) 去年底生產(chan) 的,現在已經不生產(chan) 了。
  
    胖子告訴我一個(ge) 小靈通號碼,並且說是他們(men) 老板的電話,讓記者自己打去找老板談。記者撥了過去,接電話的是一個(ge) 婦女,開始說是蕭三的電話,但後來又否認了。那個(ge) 胖子又打了幾次老板的電話,好像是說老板在檔口,讓到檔口去找他。記者就問檔口在什麽(me) 位置,胖子不再說話。
  
    胖子是一個(ge) 極其不友好的人,給老板打電話的時候故意匯報出他的輕蔑,老板聽了半天聽不懂,給他的指示就是不理記者。胖子很輕蔑地就把我的名片撕得粉碎,對記者揚起了右手,開著車朝記者麵前直衝(chong) 過來。
      
    記者退出和胖子有可能引起爭(zheng) 執的安全地帶拍攝該廠的照片,在拍完照離開這家工廠的路上,接到了來自廣州的電話,打電話的人自稱就是這家工廠的老板蕭三,記者問他關(guan) 於(yu) 沃爾瑪的交易的事兒(er) ,他讓記者去找沃爾瑪。
  
    布料來源調查
  
    就在調查帝衣製衣廠的過程中,拿著在深圳中山店購買(mai) 的帝衣製衣廠生產(chan) 的牛仔褲,在大湧鎮上一家一家地尋找生產(chan) 該條褲子的布料,開始走的那一條街沒有那種布料,但一個(ge) 老板告訴記者,那種布料規格是7×7的布料。
  
    2007年4月6日,再次拿著三條褲子到大湧鎮中心公路西邊的布行去找相對應的布料。找到第一家,老板找了半天,說沒有。第二家叫元瑞布行,老板很負責地給找布,手上三條褲子的布找到了兩(liang) 種,讓拿到洗水廠洗洗試試,如果顏色對了,就可以再去拿布。有另一種布老板沒有找到,他對我說:“我這裏也有這種布,隻是現在沒有了,您留一個(ge) 地址改天給您寄過來”。記者問老板那些布在什麽(me) 地方生產(chan) ,他說了句山東(dong) 魏橋。還問他別的地方是否也生產(chan) 那種布,他說在順德等許多地方都有。
  
    元瑞布行的老板給記者找到了兩(liang) 種褲子的布料,並且還提供了樣布和價(jia) 格。76.3元的褲子所對應的布大約13元/碼,96.70元的褲子所對應的布14.7元/碼。在布匹市場來說,這樣的布屬於(yu) 中檔布料,做一條褲子所用的布大概要花20元左右,不會(hui) 超過25元。另外一條褲子的布料他一下子找不出來。
  
    元瑞布行老板給了記者一張名片,上邊有一行字專(zhuan) 門寫(xie) 道:“專(zhuan) 營山東(dong) 魏橋牛仔布:7×7、7×8、10×7、10×10、12×12、16×16、8+7×7等各種彈力、竹節牛仔”。
  
    從(cong) 元瑞布行出來,記者又進了另一家布行,叫新順民布行,老板也非常熱心地幫記者找布,也是一下子就把那種布給找出來了,並且還給了價(jia) 格。他的布是14.7元/碼。他告訴記者,記者要找的布是製作牛仔褲的中檔布料,做一條褲子需要一碼半,大概就是20元一條左右。布行的老板說,加上做工、洗水,我手中的褲子成本也就40元左右,有可能還不到40元。
  
    後來,在互連網上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魏橋紡織的牛仔布報價(jia) ,元瑞布行老板給記者提供的報價(jia) 為(wei) 13元一碼的牛仔布,魏橋紡織的報價(jia) 是每米10.6元到11.7元之間。也就是說,布料從(cong) 魏橋紡織出來以後,通過市場的流通渠道到元瑞布行,元瑞布行再適當提價(jia) 銷售,以保證自己的房租、水電、稅費、人員開支和利潤。
  
    那魏橋紡織究竟是一家什麽(me) 樣的企業(ye) 呢?相信在大街上知道這個(ge) 企業(ye) 的人並不多,而在魏橋紡織所在的山東(dong) 省省會(hui) 濟南,記者隨機訪問的十幾個(ge) 人中,也沒有誰知道這是一個(ge) 什麽(me) 企業(ye) 。但其實魏橋紡織是中國為(wei) 數不多的在世界上居於(yu) 龍頭地位的企業(ye) 之一,在世界紡織行業(ye) 排行第一。
  
    2007年5月中旬,到山東(dong) 濱州參觀了魏橋的兩(liang) 個(ge) 工業(ye) 園區,再到鄒平縣,希望拜訪魏橋紡織的相關(guan) 高層人員,結果該公司負責媒體(ti) 事務的一名部長王東(dong) 華在電話裏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王稱,該公司從(cong) 來不接受媒體(ti) 采訪,“你從(cong) 北京來也不例外”。說自己已經到鄒平了,王東(dong) 華稱,“即使你到鄒平了我們(men) 也不能接受你的采訪,魏橋的資料都公布到網上,如果要使用網上的公開資料,可以隨便用,我們(men) 不核實也不負責任”。
  
    根據魏橋紡織網站15公布的信息,魏橋紡織16全稱是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國有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棉紗、坯布及牛仔布的生產(chan) 、銷售及分銷,是中國最大的棉紡織生產(chan) 商。一些公開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的母公司是魏橋創業(ye) 集團,再往前是魏橋紡織廠,再往前是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原是鄒平縣供銷聯社的全資下屬企業(ye) ,2001年在鄒平縣工商局注冊(ce) 為(wei) 限責任公司,2003年9月24日在香港聯合股票交易所上市。
  
    據該公司2007年中期年報,鄒平縣供銷聯社目前通過魏橋創業(ye) 集團持有魏橋紡織719,353,100股,占內(nei) 資股股本總額的92.13%,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的60.23%。該公司董事長張紅霞,持有公司股份17,700,400股,占內(nei) 資股股本總額的2.27%,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的1.48%,前董事長張士平持有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的4.53%。
  
    魏橋紡織共有四個(ge) 生產(chan) 基地,分別為(wei) 魏橋生產(chan) 基地(第一、第二及第三生產(chan) 區)、濱州生產(chan) 基地(濱州工業(ye) 園第一生產(chan) 區及第二生產(chan) 區)、威海生產(chan) 基地(威海魏橋紡織有限公司(“威海魏橋”)和威海魏橋科技工業(ye) 園有限公司(“威魏工業(ye) 園”))及鄒平生產(chan) 基地(鄒平第一工業(ye) 園、鄒平第二工業(ye) 園和鄒平第三工業(ye) 園)。
  
    截至2006年12月31日用作生產(chan) 的總樓麵麵積約為(wei) 390萬(wan) 平方米,雇用員工共有約152,000人。生產(chan) 區每日24小時輪班工作。2006年,該集團產(chan) 量約882,000噸棉紗、1,634,000,000米坯布及175,000,000米牛仔布。該公司以自身生產(chan) 的棉紗,製造坯布和牛仔布。向海內(nei) 外出售商標為(wei) “位橋”的2000多種產(chan) 品。
  
    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hui) 統計,2006年,以紗線和麵料之出口總值計算,魏橋紡織名列全國第一。截至2006年12月31日,魏橋紡織在中國擁有超過30個(ge) 省市的近7,500名客戶以及於(yu) 逾2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逾720名海外客戶。分別較2005年同期增加29.3%和20.0%。
  
    據魏橋紡織網站介紹,該公司國際客戶包括伊藤忠、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美國利惠(Levis)牛仔、丸紅株式會(hui) 社、日綿株式會(hui) 社、福田實業(ye) 集團等紡織業(ye) 內(nei) 的市場領導者。其國內(nei) 客戶多是位於(yu) 華南及華東(dong) 地區的大型紡織和製衣企業(ye) 。
  
    同時,從(cong) 魏橋紡織的網站上還了解到,魏橋紡織是一家廣受讚譽的企業(ye) 。
  ——2004年3月份被納入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2004年5月,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成為(wei) “財富中國”雜誌評選的“中國最佳100家上市公司”中的唯一紡織上市企業(ye) 。
  ——在2005年舉(ju) 行的“中國外貿200強高層論壇”上,《中國海關(guan) 》雜誌與(yu) 《商務周刊》雜誌聯合發布了2005年中國進口200強與(yu) 出口200強企業(ye) 名單。魏橋紡織以7.12億(yi) 美元的出口額,名列中國出口200強企業(ye) 第87位;以6.71億(yi) 美元的進口額,名列中國進口200強企業(ye) 第100位。在2005年全國紡織服裝行業(ye) 出口10強和進口10強中,魏橋紡織均列第一位。
  ——由《環球企業(ye) 家》雜誌社與(yu) 國際知名戰略谘詢公司羅蘭(lan) 貝格公司聯合主辦、新浪網財經頻道獨家網絡支持的“2007最具全球競爭(zheng) 力中國公司”評選中,魏橋紡織作為(wei) 惟一一家入圍的中國紡織企業(ye) ,名列第27位。
  ——2007年9月1日,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中國企業(ye) 家協會(hui) 在湖北武漢舉(ju) 行2007中國企業(ye) 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ye) 高峰會(hui) 上,魏橋紡織位列2007中國企業(ye) 500強排行榜第72位,比2006年的第81位上升了9個(ge) 位次。並位列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500強排行榜第28位,比2006年的第34位上升了6個(ge) 位次。均是印染企業(ye) 第一位。
  ——2007年9月8日,“2006年度中國納稅500強企業(ye) 排行榜”在京正式公布,魏橋紡織以納稅100588萬(wan) 元名列該榜第173位,比2006年的193位上升了20個(ge) 位次。在上榜的30家山東(dong) 企業(ye) 中名列14位。在國家國稅總局同時公布的2006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納稅百強企業(ye) 排行榜,魏橋紡織名列第52位。
  
    在榮譽和光環的背後,魏橋紡織同樣是一家富有爭(zheng) 議的企業(ye) ,論壇上很早就有一個(ge) 題為(wei) 《中國血汗工廠排名》的帖子,流傳(chuan) 甚廣,該帖子第一次提到了魏橋紡織,指責魏橋紡織“一線工人三班三倒,沒有休班,一周工作56小時,一月工作240小時,經常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其實一周相當於(yu) 工作70小時,月工作300小時,月工資800-1200元(不能請假,請一天假會(hui) 扣100-200元),大部分沒有三險,一年招工40000左右,流失20000左右。”該帖子內(nei) 容真假難以核實,但魏橋紡織因為(wei) 管理不善造成事故倒是事實。
  
    據多家媒體(ti) 報道,2007年8月19日約20:10左右,魏橋紡織母公司山東(dong) 魏橋創業(ye) 集團所屬呂母線鑄造分廠發生劇烈爆炸,造成14人死亡(一說16人),59人受傷(shang) 。專(zhuan) 家認為(wei) 設計上的缺陷和現場的處置不當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事故後,網絡論壇上出現了一些專(zhuan) 門針對魏橋紡織及其母公司魏橋創業(ye) 集團的內(nei) 幕帖子,而在百度“山東(dong) 吧”17裏有一個(ge) 題為(wei) 《魏橋創業(ye) 十宗罪》的帖子,就反映了魏橋創業(ye) 集團存在盲目投資、急功近利、以片麵地擴大規模實現所謂“產(chan) 值”的增長、工人勞動強度大、工資獎金製度不合理不合法、魏橋掙錢魏橋花、侵犯工人的法定權利、人身權利、利用工人的身份進行貸款、家族式企業(ye) 管理、缺乏對工人生活方麵的關(guan) 心等十大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因沒有接觸到魏橋紡織方麵的相關(guan) 負責人,故而無法核實。
  
    為(wei) 了進一步了解魏橋紡織的情況,2007年5月16日,記者還拜訪了魏橋紡織的發祥地——魏橋鎮,魏橋紡織在這裏一共有三個(ge) 生產(chan) 區,一個(ge) 熱電廠。魏橋鎮的大街上,魏橋紡織廠三個(ge) 生產(chan) 區就像一個(ge) 龐大的怪物一樣,其白色的貼著磁磚的廠房占據了這個(ge) 鎮四分之三的麵積,磚牆和柏油馬路一樣黑乎乎的,許多臨(lin) 街的房子顯得又舊又髒。
  
    鎮上電動三輪車很多,2元一人次。記者乘坐了兩(liang) 次電動三輪車尋找進入魏橋的門,順便和駕車人聊起來,他們(men) 家裏的婦女都在魏橋紡織上班,一天三班倒,沒有加班,但沒有節假日,一個(ge) 月正常上班能拿到1200元左右。記者問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到魏橋上班,他們(men) 表示在外邊跑車一個(ge) 月也能夠掙上1400元左右,關(guan) 鍵是比較自由,不用太累,還可以照顧家裏,如果去魏橋上班,自由都沒有了。
  
    進入魏橋紡織老總部辦公樓,門口的老人比較和藹,但是以聯係業(ye) 務的名義(yi) 上樓,樓上多個(ge) 辦公室沒人,好不容易碰到一個(ge) 人,他一聽到是聯係業(ye) 務的,就叫記者到位於(yu) 鄒平縣城的魏橋創業(ye) 集團總部找業(ye) 務科,談好了到廠部來提貨就行。
  
    在魏橋鎮,以聯係業(ye) 務的名義(yi) ,進入魏橋棉花有限公司,門衛說,收購棉花一般是9月份之後3月份之前,都隻在廠裏收購,不派人進入田間地頭收購棉花。棉花價(jia) 格就按當時的市場價(jia) 。曾經在魏橋紡織工作的一個(ge) 工作人員稱,魏橋紡織收購棉花的價(jia) 格很低,一般的企業(ye) 很難與(yu) 魏橋做棉花生意,而接受記者采訪的山東(dong) 魯棉集團副總經理張共偉(wei) 稱,魏橋紡織用來織布的棉花並不是最好的棉花,其價(jia) 格也肯定不是好棉花的價(jia) 格,即便供應了好棉花,也是二等棉花的價(jia) 格。
  
    還聽到一個(ge) 故事,說是幾年前,魏橋紡織曾經試圖夥(huo) 同國際上的幾家紡織廠一起製造棉花價(jia) 格聯盟,後來這個(ge) 聯盟瓦解,魏橋紡織還因此虧(kui) 了不少。不過,這個(ge) 故事因為(wei) 沒有魏橋紡織官方的回應,是真是假難以分辨。
  
    在魏橋鎮的魏橋紡織廠門口的一個(ge) 小店裏購買(mai) 了一件售價(jia) 25元的藍色襯衫,店員沒有開具發票,後來鄭州從(cong) 事服裝批發銷售的服裝店老板看了說上當受騙了,記者的服裝不值25元錢。
  
    5月16日離開魏橋鎮後,直接上了位於(yu) 鄒平的魏橋創業(ye) 集團總部,以談業(ye) 務的名義(yi) 上了該公司的業(ye) 務部,找到了業(ye) 務員,問起布的情況。無奈魏橋紡織的布太多,雙方交流比較困難,業(ye) 務員隻有讓記者再上相關(guan) 的網站,再次尋找記者要找的布。記者在互連網上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魏橋紡織的牛仔布報價(jia) ,元瑞布行老板給記者提供的報價(jia) 為(wei) 13元一碼的牛仔布,魏橋紡織的報價(jia) 是每米10.6元到11.7元之間。
  
    魏橋的同行企業(ye) 、山東(dong) 省利津縣三陽紡織公司辦公室秘書(shu) 科科長蔡吉朝接受了記者的訪問,他說,棉紡織行業(ye) 的成本一般是七分紗、八分布——出紗線產(chan) 品的時候,原棉、原料占到70%的成本人工費、管理費、水電費和利潤大約占30%;而到了織布環節,紗線的成本占總成本的80%,人工、管理費、水電費和利潤隻占20%。
  
    依此類推,在沃爾瑪商店內(nei) 以76.30元售出的一條牛仔褲,其出廠價(jia) 大概在40元左右,在布行中轉期間產(chan) 生的費用大約在5元左右,而織布廠的人工、利潤和水電費占了4元,紡紗廠的人工、水電和利潤占去大約5元,剩下的還有11元,就是棉花的費用。而該條牛仔褲的重量大約在600克左右,扣除掉輔料的重量和酵磨、裁剪的損失,一條售價(jia) 76.30元的牛仔褲大概需要棉花700克左右。
  
    既然一條售價(jia) 在76.30元的牛仔褲在棉花上還剩下11元,而這條褲子重約600克,需要大約700克的棉花,算下來一斤皮棉的價(jia) 格是8元錢,遠遠超過了當前的棉花價(jia) 格,更超過了2006年的棉花價(jia) 格。那麽(me) 我們(men) 就拿2006年國際市場上的棉花價(jia) 格一噸12000元來計算,沃爾瑪這條褲子所用的棉花700克,大約需要花費8.40元,用一噸14000元的2006年國內(nei) 最高棉花價(jia) 格來計算,大約需要10元的棉花。
  
    中國種植的棉花一般是一斤籽棉出3兩(liang) 到4兩(liang) 皮棉,這樣,一斤皮棉的產(chan) 出,需要3.5斤左右的籽棉,我們(men) 按照每噸皮棉13000元的2006年國內(nei) 平均棉價(jia) 來計算,每噸皮棉就需要3.5噸籽棉。2006年的棉花收購價(jia) 大約是每斤2.80元,加上棉花脫籽後棉籽的價(jia) 格,符合市場一般運行的規則。那麽(me) 農(nong) 民能夠獲得多少利益呢?
 
    一畝(mu) 棉花的成本
  種一畝(mu) 棉花一年能有多少收益?一個(ge) 農(nong) 民如果希望每個(ge) 月有1000元的收入,需要種多少棉花?一個(ge) 四口之家的農(nong) 村家庭,究竟要種多少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記者從(cong) 2007年4月28日起到5月17日,在江蘇常熟、山東(dong) 莘縣和山東(dong) 利津做了有關(guan) 棉農(nong) 和小的棉花流通企業(ye) 的調查。
  這三個(ge) 地區中,江蘇常熟、山東(dong) 莘縣在1949年建國初期都曾經是棉花種植的重點地區之一,可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地區近十年來已經逐漸不種棉花了。江蘇常熟是有名的中國服裝之都,這裏近十年來建立了許多的服裝加工廠,許多本地的年輕人放下了鋤頭到工廠裏去上班,導致了農(nong) 業(ye) 人口中青年人的萎縮。而隨著外來工人的到來,常熟地區對糧食、蔬菜的需要量大增,而種糧食的收入和種蔬菜的收入都比種棉花要強,許多本地農(nong) 民逐漸轉向了糧食和蔬菜種植。
  山東(dong) 莘縣是平原中的落後地區,原來供銷合作社主導棉花收購的時候棉花種植達到頂峰,而當國家取消了棉花的戰略儲(chu) 備資格後,供銷社不再代表國家收購棉花,棉花種植完全由市場進行調節,棉花市場的不穩定性就造成了棉農(nong) 種植棉花的減少。許多村莊的年輕人和婦女都逐漸外出打工,賺取自己生活的費用,家裏就隻有男人或者孩子留守。
  隻有退海之地山東(dong) 利津縣一帶還在生產(chan) 棉花,並不是因為(wei) 棉花的經濟價(jia) 值多高,是該地多數是鹽堿地,無法種植莊稼,隻有種植棉花,並形成了東(dong) 營地區棉花種植的興(xing) 盛。
  利津縣境西南部在周秦時代是古陸地,屬齊國。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東(dong) 漢以後,黃河來利津域地入海,隨著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利津域地不斷向渤海灣延伸擴大,隋代建永利鎮(在今利津城河東(dong) 岸),屬浦台縣。因此,今天的利津一直處於(yu) 鹽堿灘中。
  利津縣土地資源廣闊,可利用土地190多萬(wan) 畝(mu) ,耕地麵積80多萬(wan) 畝(mu) ,天然草場和人工草場40多萬(wan) 畝(mu) ,近百萬(wan) 畝(mu) 土地有待於(yu) 開發利用。黃河水是利津縣主要水源,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億(yi) 立方米。根據利津縣政府網公布的信息,利津縣棉花播種麵積30704公頃,總產(chan) 量34545噸,單產(chan) 皮棉1149公斤/公頃;2005年縣種子公司引進了夏播早熟棉546係3號、4號兩(liang) 個(ge) 品種,在試驗地上試種成功。準備2008年在全縣推廣。
  
    根據中國統計出版社《1949-2000中國棉花統計資料匯編》顯示,利津縣1949年到2000年棉花種植麵積累計647.48萬(wan) 畝(mu) ,占耕地的17.71%,棉花平均畝(mu) 產(chan) 55.2斤,產(chan) 量累計357.41萬(wan) 擔,收購245.06萬(wan) 擔,商品率平均為(wei) 68.57%人均交售棉花20.53斤。利津縣棉花生產(chan) 在1979年陷入低穀,而在1989年創造了曆史新高,收購也同樣如此。而在其他年份裏,棉花生產(chan) 相對來說較為(wei) 平穩。
  記者在利津縣一共走訪了5個(ge) 鄉(xiang) 鎮的5戶以上的棉農(nong) ,走訪了一個(ge) 農(nong) 資供應站,還走訪了一個(ge) 技術員,走訪了4個(ge) 棉花收購站。5個(ge) 鄉(xiang) 鎮。記者在這裏聽到、看到的全部是棉花,除了當地人種植棉花以外,還有來自江蘇、河南、山東(dong) 其他地方的人到利津來包地種棉花。
  在利津縣陳莊鎮的一條公路上,記者碰到一個(ge) 收購棉花的老板,他叫崔吉軍(jun) ,本地人,前幾年花了20萬(wan) 元購買(mai) 了棉花市場的一家門麵,專(zhuan) 門從(cong) 事收購棉花的生意。在記者采訪的時候,許多別的棉花收購站都關(guan) 門閉戶的情況下,隻有他的收購站還在敞開收購,他每天的收購量是2萬(wan) 斤。所收購的棉花在他的倉(cang) 庫裏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而他把不同品質的棉花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地方,再蓋上薄膜防雨。
  記者在他的棉花堆裏選出了一些樣本,他參照國家的棉花分級標準,自己定了一個(ge) 級別,分別是二級、三級、五級、六級、七級和等外棉,並告訴了記者這些棉花的價(jia) 格。分別如下:
  崔吉軍(jun) 2007年5月棉花交易價(jia) 格
  級別       收購價(jia) (元/斤)   賣出價(jia) (元/斤)
  二級棉(最好)    2.95       3.05
  三級棉          2.72.8     2.85~2.90
  五級棉(多)      2.10~2.2   2.30~2.40
  六級棉(多)      2          2.10
  七級棉          1.4        1.50
  等外級(霜後棉)  1.3        1.35
  其中,五級棉和六級棉是所收購的棉花當中數量最多,許多江蘇來的老板喜歡要七級棉和等外棉。崔吉軍(jun) 老板的收入在於(yu) 每斤賺取0.1元左右的差價(jia) ,再去除3分錢的打包整理費用,再去除場地的租用費用,扣除給國家繳納的稅收,能夠留在手上的利潤每斤有3分錢左右。
  棉花的價(jia) 格主要是隨行就市,每天一個(ge) 價(jia) 格。價(jia) 錢好的時候,可以多賺一些錢,價(jia) 錢不好的時候要賠錢,所以一年能夠最終留下幾萬(wan) 元錢,已經算是不錯了,有時候這些錢還要虧(kui) 出去,但為(wei) 了市場還是需要做下去。
    在利津縣鹽窩鎮的一個(ge) 農(nong) 資商店。一位小夥(huo) 子告訴記者,該店距離鹽窩鎮和陳莊鎮之間,顧客主要來自這兩(liang) 個(ge) 鎮和附近的北嶺鄉(xiang) ,而利津人均有2畝(mu) 地左右,但土地非常不平衡,有的鎮人均有10畝(mu) 地,有的鎮人均僅(jin) 有半畝(mu) 地,而小農(nong) 資店所在的附近,陳莊鎮就人均有5畝(mu) 地左右,而鹽窩鎮人均僅(jin) 2畝(mu) 多地。當地種棉花的農(nong) 業(ye) 人口占大多數,棉花是當地的主要產(chan) 業(ye) 。
    化肥農(nong) 藥主要的銷售季節就是種棉花的季節,如果沒有抓住這個(ge) 季節,那一年的生意就沒法做了,好在他已經賺了20多萬(wan) 元錢,把一年的錢都掙回來了。以後就是漫長的消耗期,消耗期內(nei) ,基本上不賺錢,很多時候是賠錢。
  種一畝(mu) 棉花需要多少錢?小夥(huo) 子對記者說,種一畝(mu) 地的成本大約是400元,如果再算上包地費用,每畝(mu) 地的種棉花成本會(hui) 上升到500到600元。種一畝(mu) 棉花需要花費的成本如下:
  項目   單位  單價(jia) (元)  詳解備注
  種地    畝(mu)     40       包含耕、耙、種20畝(mu) 以上起種
  放苗    畝(mu)     710      將棉苗從(cong) 地膜中放出來
  培苗    畝(mu)     20       用泥土撒在放出地膜的棉苗根部四周,固定棉苗
  修苗    畝(mu)     20       整枝,去除一些不健康不需要的枝葉
  打農(nong) 藥  畝(mu)     1020     人工費50畝(mu) 以上
  化肥    畝(mu)     120      控施肥
  農(nong) 藥    畝(mu)     50
  種子    畝(mu)     10
  地膜    畝(mu)     20
  合計    畝(mu)     300320     若全部雇人,每畝(mu) 地最多花費400元
  這樣算下來,每畝(mu) 地種棉花的毛收入,大約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扣除支出,一般每畝(mu) 能夠掙500元左右,最多可以掙到800元左右。因此,本地人種地20畝(mu) 以上,每年可以有1萬(wan) 元以上的淨收益,就可以維持比較一般的生活。
  小夥(huo) 子介紹包地一般都要包50畝(mu) 以上才能夠有所收益,否則不值得。在包地種植棉花的外地人中,江蘇人占了一半,河南人占了20%到30%,再下來是山東(dong) 菏澤、聊城、臨(lin) 沂等地的人。一般外來包地人包地的原則是先繳三分之一的包地費,三分之一的種子、肥料、地膜、農(nong) 藥費,待秋收賣棉花以後再一次還清,而雇人種植則全部當場付費。
  外來的包地人一般沒有太大的經濟實力,都是到當地銀行或者信用社貸款,一次貸款就是幾十萬(wan) ,秋收賣棉花以後再行歸還。但棉花很嬌貴,怕風怕雨怕雹,包地種棉花形同賭博,風調雨順還好,包地人就能夠大賺一筆,相反,如果在棉花的開花期間碰到風雨雹,所有的投入全都泡湯了,包地人就會(hui) 大虧(kui) 。
  小夥(huo) 子介紹,一旦遇到了天災,包地者一般的選擇就是逃跑。有的人把棉花轉包給第二個(ge) 人采摘,自己拿了轉包費全家逃之夭夭,外出逃跑的包地者占到所有包地者的十分之一。同樣也有一些不幸者,他們(men) 看到天災來了全部生意砸鍋了,但自己無法逃跑,巨額債(zhai) 務又壓得喘不過氣來,一下子喝了農(nong) 藥,一家四口魂歸天國。據稱,因為(wei) 包地種棉花失策而全家喝農(nong) 藥自殺的有兩(liang) 家,具體(ti) 在何處,也沒能進一步核實。
  當地人有責任田,還可以從(cong) 村委會(hui) 以100元的價(jia) 錢承包土地來種植糧食或者棉花,經濟壓力比較小,遇到自然災害承受力也相對比較強,因而較少出現意外。本地人除了自己種植棉花和糧食外,男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當地跑車和搞建築,女孩則外出打工,打工的地域一般是山東(dong) 省內(nei) 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或者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環渤海地區。
  56歲的利津棉農(nong) 李春芝一家五口人,有老伴、兒(er) 子、兒(er) 媳,還有一個(ge) 三歲的孫子,他們(men) 一共種20畝(mu) 棉花,一年的投入大約在6000元左右,年底如果風調雨順,可以掙到4萬(wan) 元——扣除成本6000元,就相當於(yu) 一家四口付出了勞動,每個(ge) 人每個(ge) 月有708元的工資。但是過去的兩(liang) 年遭遇了大風和冰雹,棉花大減產(chan) ,他就一年少收一萬(wan) 元——相當於(yu) 每人每個(ge) 月掙500元。
  種棉花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從(cong) 選種的時候就開始了這一過程。怎樣選種呢?李春芝的原則是選一部分新品種試種植,用大部分的地種植穩定的高產(chan) 的品種,因此他的二十畝(mu) 地裏,2007年一共種了4種棉花。分別是:
  種子型號  單價(jia) (元)  數量   單位
  魯棉28     30       10     公斤
  魯棉17     28       5      公斤
  中棉45     25       2      公斤
  太空三號   40       1.5    公斤
  關(guan) 於(yu) 種植管理的程序和成本,李春芝提供的信息顯示,在種地前先要澆地,費用是30元/畝(mu) ;然後是耕地、耙地、下種等工序,費用為(wei) 每畝(mu) 30元;具體(ti) 的播種方式就是撒種,然後用地膜覆蓋;種子種下去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棉花種發芽長出苗以後破膜放苗,這是一個(ge) 非常繁雜的工作,需要請人來做,價(jia) 錢是每天每人30元;放苗以後是培苗,按畝(mu) 計算,每畝(mu) 20元,一人一天可以培苗5畝(mu) 多地,有的掙錢多的要掙到110元以上;培苗以後的工作就是打藥和中耕,打藥基本上是自己打,基本上三天要打一次藥,中耕要進行兩(liang) 遍,一遍一畝(mu) 要6到7元,兩(liang) 遍一共需要14元/畝(mu) 。
  李春芝說,種棉花最怕大風和冰雹,哪年也得遭受一次到兩(liang) 次的大風,防都防不了。冰雹還問題不大,都有防雹的,聽天氣預報,有冰雹就放炮。我們(men) 這裏2004年以前基本上沒有大風。2005年和2006年都刮大風,2005年那次大風正好棉花在授花期,那一次的風把棉花全刮完了。
  收獲棉花時,如果請人摘棉花,大約每斤需要花費0.3元到0.4元,一般數量少的都自己摘,利津縣種棉花的雖多,但是不同地區的土地麵積不一樣,處理方式也都不一樣。地多人少的地方請人幫助摘棉花,而大部分地區是各家各戶自己摘棉花。
  棉花收獲了就是出售,過去賣給供銷社,價(jia) 格由供銷社來定,現在主要是收購棉花的小販在收購,不像過去那樣分等級,而是跟著季節走,價(jia) 格最開始的時候是2.6~2.7元,後來漲到2.8元或者2.9元。農(nong) 民可以還價(jia) 3塊,小販可以隻給2塊8或者2塊9,談成就收購。棉花價(jia) 格跟著行市走,一年一個(ge) 樣,2006年的時候,開始才2塊7毛多。後來價(jia) 格最好的時候能達到3塊。
  李春芝介紹,2006年他全年種20畝(mu) 棉花的投入是6000元,收入是29000元,2005年賣了27000元到28000元,沒有特殊的自然災害就是這麽(me) 個(ge) 數。“咱這塊的地旱了能澆,澇了能排出去,就怕冰雹和大風,如果沒有冰雹和大風,這20畝(mu) 地就是27000元或者28000元,最好的時候可以賣30000塊錢。”
  據中國棉花學會(hui) 會(hui) 員山東(dong) 利津科技致富協會(hui) 會(hui) 長王希裏介紹,李春芝的情況一般算是比較好的情況,一般來說,農(nong) 民種一畝(mu) 棉花,正常的淨收入是500元左右,一個(ge) 四口之家,若按兩(liang) 個(ge) 成人每月掙1000元的標準,兩(liang) 個(ge) 成人需要種30畝(mu) 地才能維持。而這些費用隻是維持一個(ge) 家庭最基本開支的費用。但中國人均耕地隻有11.3畝(mu) ,在目前的價(jia) 格體(ti) 係下,要達到這個(ge) 目標,似乎不太可能。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