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大豆蛋白複合纖維紡織技術難關(guan) 攻克
光潔圓潤的大豆經過科研人員的十多年研製,變成了一件件手感柔滑的內(nei) 衣,這不能不讓人感歎科學的神奇。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從(cong) 2000年起,聯合東(dong) 華大學、紡織工業(ye) 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上海市毛麻紡織科學技術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學、上海聖瑞斯伟德国际英国有限公司等六家單位,在大豆蛋白複合纖維(商業(ye) 上簡稱大豆纖維)紡織染整關(guan) 鍵技術研究方麵取得了一係列突破,對該纖維產(chan) 品的成功開發作出了貢獻。近日,“大豆蛋白複合纖維紡織染整關(guan) 鍵技術研究及產(chan) 品開發”項目科研成果獲得了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長期以來,我國生產(chan) 或使用的化學纖維均是由外國人發明的。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年新發明的纖維新品種中,也出現了中國人發明的新纖維,大豆蛋白複合纖維就是其中之一。大豆蛋白複合纖維是以從(cong) 榨取食用油後的大豆廢料(豆粕)中提取的大豆蛋白和其他合成高聚物為(wei) 原料、經共混紡絲(si) 而得的一種新化學纖維,該纖維被行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譽為(wei) 新世紀的舒適性纖維,又被稱為(wei) 人造羊絨。
大豆蛋白複合纖維吸濕導濕性好、手感柔軟、光澤柔和、具有抗菌抑菌等功能,大豆蛋白複合纖維內(nei) 衣產(chan) 生的負氧離子相當於(yu) 雨後森林負氧離子的含量,對人體(ti) 十分有益,其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但是,在大豆蛋白複合纖維發展的初期,因其可紡性差、漂白染色難度大,紗疵和織疵多、易起毛起球、尺寸變形大、染整加工中大豆蛋白流失多、手感板硬等問題,其紡織品均是低檔產(chan) 品。
為(wei) 此,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等六家單位共同針對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技術攻關(guan) ,較好地實現了纖維質量和性能穩定性的控製,提高了漂白產(chan) 品的白度、染色產(chan) 品的色澤濃豔度和色牢度,控製了染整過程中的大豆蛋白流,解決(jue) 了大豆蛋白複合纖維伟德国际英国物易起毛起球的問題,並使其產(chan) 品達到了生態紡織品甲醛限定要求。至今已申請相關(guan) 專(zhuan) 利11項(授權7項),經專(zhuan) 家鑒定,該技術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這些技術已在全國很多紡織印染企業(ye) 得到了應用和推廣,提高了中國原創纖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