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國內資訊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央行負責人回應紡織行業關心話題

    十一屆二次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來自紡織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積極參政議政,反映行業基層呼聲。如何落實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如何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這些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裏匯合。記者也帶著這些問題,在兩會這個平台上尋找行業與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的對話。
  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問題召開記者招待會,在記者的提問中部分問題與紡織行業代表的關注點形成對接。
  代表關注點:紡織調整振興規劃細則何時出台?將如何對行業企業實現有效扶持?
  陳麗芬:我現在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何時出台。希望規劃能側重“軟件”建設,也希望能列出產業升級的重點和具體目標,比如對自主品牌如何認定等。
  錢月寶:希望國家盡快出台振興紡織行業的配套政策,在推進技術進步、財稅金融扶持等方麵希望將政策進一步細化,為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拓展新材料應用、增加產品附加值、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讓企業受惠。
  部委回應: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近期將陸續出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十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國務院已經全部進行了審議,並且批準實施。這些規劃的細則將會在近期陸續向社會公布。
  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一個遠近結合、考慮當前度過金融危機和未來更好更快發展的一個規劃。經過這一場危機的考驗和洗禮,要使中國經濟的質量、水平和競爭力能夠上一個新的台階。所以,我們在製定這些規劃的時候,既考慮當前,也考慮長遠。
  規劃主旨包括三個內容:
  第一,通過擴大需求,開拓市場,解決當前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和摩托車下鄉,包括對一些出口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包括對一部分大宗產品實行國家收儲政策,也包括一些結構性減稅、減小企業負擔、加大企業的信貸供給,這些都是要使重點行業在目前經營困難的情況下,能夠盡快地走出困境。
  第二,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的力度。這是從中長期來考慮的。要使得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所提高,要更多地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產品,使用新材料。要使企業的技術水平能夠上一個台階,適應未來競爭發展的需要。
    李水榮形象地將總部經濟比喻為“腦袋在裏,手腳在外”。據他介紹,化纖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的主要內容是以纖維產品研發為核心,帶動化纖產業鏈向差別化及功能化方向發展。研發基地總規劃麵積為16.67萬平方米,項目直接投資50億元,將形成龐大的科技集群和產業集群。同時也聚集了我國優秀的化纖科研人才,並設有化纖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建成後的化纖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隻是錢江世紀城中的一幢寫字樓。在這幢大樓裏,將雲集國內外化纖大型企業、貿易商、生產流通及上下遊相關企業的區域運營總部和研發中心。與之配套的是化纖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化纖產品檢測中心、行業信息物流中心、行業電子商務中心、金融投資中心和外貿服務中心等機構。其綜合性、全方位的服務平台功能,將使蕭山的這幢大樓成為世界化纖產業的行業領導中心和信息中心。該項目將產生每年300億元的產值、30億元的利稅,並帶動全行業及周邊地區產業的發展。這就是總部經濟帶來的誘人前景,也正是我們毅然決然投資建設化纖總部基地的原因。”李水榮說道。
  創新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
  在李水榮看來,創新是全方位的,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技術的創新上,而且體現在市場和管理的創新方麵。在世界經濟陷入困境、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後者顯得更加重要。特別是在管理創新方麵,李水榮認為,當前企業最應注重的是企業信用的管理,因為誠信為企業管理創新注入了新的內涵,能夠促進企業跨越“簡單創新”的階段。李水榮提出的“誠信生存”原則在現階段有著更加突出的現實意義。
  據記者了解,除了政策因素之外,部分企業出現的“誠信危機”確實使企業貸款受到了很大影響。由於長期注重企業信用管理的建設,榮盛集團得到浙江省工商部門的高度評價。去年,省工商局將榮盛集團命名為“企業信用研究基地”後,榮盛集團聯合工商類院校、工商管理部門與機構以及企業,對企業在生存受到威脅時引發信用問題等普遍現象進行研究,探索現代企業信用管理模式,促進行業和企業的健康發展。
  在采訪中,李水榮還提出一個觀點––“以產品與技術創新推動市場創新”。李水榮強調說,市場創新的前提是產品和技術的創新。
  在2008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榮盛集團下屬的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品開發貢獻獎”。近年來,榮盛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加強產學研合作,在產品開發、技術、市場創新方麵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每年都有新產品、新技術問世,其中環保健康多功能纖維、異型抗紫外線聚酯纖維、多重功能聚酯改性纖維的係列化開發、健康舒適性纖維的係列化開發等多個項目和產品獲得驗收和獎勵。
  李水榮認為,產品和技術創新是企業全麵創新的基礎。有了新技術、新產品,才能引導市場消費,進而推動市場創新,引導市場潮流。李水榮特別強調市場創新的重要性。“誰擁有了市場創新的能力,誰就能夠擁有市場主動權,成為影響市場發展的主體。被動適應市場和主動引導市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理念和狀態。”李水榮說道。
  為了保證企業創新這一複雜工程的健康運行,榮盛不斷積蓄著創新的能量。去年底,榮盛不僅成立了集團科學技術協會,進一步提升企業應對危機、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且經省人事廳批準,在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試點。這一係列的新舉措,必將為企業積聚一批高、精、尖,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組建一流的人才核心團隊,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為尖端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科研支持,為榮盛集團跨越“簡單創新”階段,實現科學發展和健康發展提供持續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