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國內資訊

調整振興規劃:擘畫紡織業新格局?

    4月24日,《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細則(下稱“細則”)掛在了政府網站上。這是繼汽車、鋼鐵、物流、電子信息產業之後的第五個振興規劃細則。但它的出台,在業內看來並不意外。“很多內容是很好,但執行需要時間。”國金證券的一位研究員對CBN記者說道。
  無論是產品結構升級、從東到西的區域性調整,在這份細則中都有詳盡的闡述。而如何實現、何時能實現這些相關目標,對於紡織業這個市場競爭已相當充分的行業來說,存在難度。

  落後產(chan) 能大淘汰

  這份細則中特別指出,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高能耗、高汙染等落後生產(chan) 工藝和設備的淘汰力度。
  按照規劃細則,我國要在2011年淘汰75億(yi) 米高能耗、高水耗、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萬(wan) 噸化纖落後產(chan) 能,部分棉紡行業(ye) 、毛紡等製造設備也要一並淘汰。以棉紡業(ye) 為(wei) 例,需要淘汰建國前生產(chan) 的以及所有“1”字頭紡紗和織造設備,A512型、A513型係列細紗機等。
  “這些淘汰應建立在一些前提下,”國金證券這位研究員提示道,“首先,要更嚴(yan) 格地執行環保措施。環保費用、運行費用現在都相當高。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指標,就需要更高效率的設備,多餘(yu) 的產(chan) 能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他認為(wei) ,現在一些地區的環保措施還不夠,因而導致粘膠、印染等重汙染的企業(ye) 發展速度過快。
  正如他所言,目前紡織業(ye) 的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能耗、水耗、廢水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ye) 總能耗、總水耗、總廢水排放量的4.3%、8.5%和10%。在未來三年中,全行業(ye) 需實現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廢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
  製定目標之外,政府也在細則中強調,將製定並完善印染、粘膠行業(ye) 準入條件,指導行業(ye) 規範發展;調整淘汰落後工藝技術目錄,研究完善高汙染企業(ye) 和落後產(chan) 能退出機製和保障措施。
  “狠抓環保是一個(ge) 辦法,對於(yu) 勞動合同法也應更加嚴(yan) 格的實施,這樣有利於(yu) 落後產(chan) 能的減少。”這位研究員說。
  中信建投分析師梁斌向記者解釋,“一些落後的設備製造了利潤很低的產(chan) 品,企業(ye) 也配合使用大量的便宜勞動力來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一旦嚴(yan) 格執行勞動合同法後,員工工資支出就會(hui) 放大,企業(ye) 的利潤空間會(hui) 被壓縮,必須要停建那些老舊設備,這不就減少產(chan) 能了麽(me) 。”

  產(chan) 業(ye) 升級VS需求壓力

  產(chan) 業(ye) 的升級換代,也是政府所關(guan) 心的。
  細則中提到,我國要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應用。如充分利用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作物廢棄物和竹、速生林等資源;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實現萬(wan) 噸級產(chan) 業(ye) 化,生物法生產(chan) 多元醇實現千噸級產(chan) 業(ye) 化;重點發展以寬幅高強工藝技術為(wei) 主的土工格柵、土工布等複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民光集團的一位管理層分析,土工布一般用在大壩等工程基建上,“這說明我國要大力推廣高端的工業(ye) 用紡織品生產(chan) 。”
  另一位研究員則表示,很多產(chan) 品確實需要向高檔轉,但現在處於(yu) 經濟危機,消費者本身可能無法接受更高檔的紡織品,“與(yu) 一些壟斷行業(ye) 不同,紡織業(ye) 三分之二是民營企業(ye) ,他們(men) 更加市場化,更注重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產(chan) 業(ye) 的升級需要時間。”

  區域布局向西再向西

  區域布局方麵,細則也貫穿了政府的一貫思路:在東(dong) 部沿海已形成規模優(you) 勢之時,紡織業(ye) 向西部轉移也是必然之選。
  從(cong) 政策角度而言,國家將繼續推進和深化“東(dong) 桑西移”。重點鞏固提高現有200個(ge) 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chan) 基地;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加農(nong) 戶”為(wei) 主要形式、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si) 綢企業(ye) 。
  規劃還更加明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紡織業(ye) 中的重要地位。從(cong) 方向上來看,新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適合建設為(wei) 優(you) 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chan) 基地、出口和區域性的國際商貿中心。
  民光集團的那位管理層說,他們(men) 的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也從(cong) 上海逐步挪到了江浙,因為(wei) 在上海的各種成本都比較高。
  “如向西部走,會(hui) 存在一些問題,”他說,“西部的棉花確實很好,將所有棉花都用在棉織品上也不合適,要考慮到原材料的綜合效益。另外,就環境、成熟度、交通等方麵,西部還需要時間完善。當然,國家提倡通過新疆這個(ge) 中轉地打開中亞(ya) 及歐洲市場的方向是很不錯的。不過,中亞(ya) 地區的消費能力也要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