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國內資訊

紡企能否重振出口 關鍵不在退稅在產品

    振興規劃建議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打造國際品牌,提高紡織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4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紡織工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規劃》是為(wei)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編製的,作為(wei) 紡織工業(ye) 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wei) 2009?2011年。

    《規劃》中提出行業(ye) 振興(xing) 的明確目標:到2011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實現工業(ye) 增加值12000億(yi) 元,年均增長10%;出口總額2400億(yi) 美元,年均增長8%。

    業(ye) 內(nei) 人士評價(jia) ,《規劃》的出台是個(ge) 長期性的政策,並不能馬上起到作用,也不會(hui) 違反市場規律去改變紡織企業(ye) 的生存法則。現今,《規劃》隻能代表政府對目前紡織業(ye) 的一種看法與(yu) 建議,起到提供方向性引導的作用,真正能影響企業(ye) 的還是市場。

    事實上,鑒於(yu) 紡織產(chan) 品出口下降的不利因素,部分主要靠產(chan) 品出口來維持生存的紡織企業(ye) 不得不將賭注壓在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上,呼籲提高出口退稅率到17%的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但是,這種調整隻能起到強心針的作用,要想長期發展還要從(cong) 根上找原因。

    《規劃》中提出,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布局不盡合理,紡織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據一位紡織企業(ye) 的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鑒於(yu) 美國訂單的萎縮,企業(ye) 開始將目光瞄向其它國家,並嚐試逐步擴大出口量。風險分攤在這種形勢下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怎樣才能穩定並持續開拓出口市場?《規劃》中也相應的提出了建議:在不違反WTO規則的前提下,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穩定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鼓勵有實力的紡織企業(ye) “走出去”,在具有相對優(you) 勢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鼓勵企業(ye) 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下大力氣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範圍內(nei) 實現銷售、研發、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的優(you) 化配置,提高我國紡織工業(ye)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

    上述規劃雖然前景廣闊,但要真正實現並不容易。

    業(ye) 內(nei) 人士曾指出,當前我國的紡織業(ye) 並不成熟,出口產(chan) 品也是以低端、廉價(jia) 等為(wei) 主,要想真正的實現“走出去”並搶占國際市場,就要有過硬的技術與(yu) 有特色的自主品牌。

    《規劃》中提到,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後、優(you) 化布局為(wei) 重點,推動紡織工業(ye) 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鞏固和加強紡織工業(ye) 就業(ye) 惠農(nong) 的支撐地位,推進我國紡織工業(ye) 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規劃》指出,鼓勵和引導品牌企業(ye) “走出去”,通過收購、入股等形式進行境外投資、品牌收購、設立境外合作區、設置銷售網絡等,建立為(wei) 擴大自主品牌產(chan) 品出口提供信息、政策、貿易等服務的谘詢機構。建立和推行生態紡織品認證製度。積極開展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間的多層麵交流與(yu) 合作,建立檢測、認證結果的互認機製。

    中國第一紡織網編輯汪前進認為(wei) ,光靠品牌還不能使企業(ye) 占據優(you) 勢,最主要是還要看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有沒有特色,也就是生產(chan) 出具有特色引領市場風潮的產(chan)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