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堅定信心 應對危機
華鼎集團副總裁方隆:紡織企業(ye) “剩者為(wei) 王”
“這一輪危機下來,剩者為(wei) 王。”餘(yu) 杭開發區內(nei) 最大的服裝企業(ye) 、華鼎集團副總裁方隆並不諱言。
在他看來,就像價(jia) 格總有波動一樣,投資也有低穀和高潮,“企業(ye) 在低潮時不能做鴕鳥,也要謹慎投資,力爭(zheng) 走出危機,同時為(wei) 下一個(ge) 周期做好準備”。
升級版外貿
集紡織、印染、家紡等為(wei) 一體(ti) 的華鼎集團,2002年,在杭州臨(lin) 平工業(ye) 區投資5000萬(wan) 美元,興(xing) 建了占地530畝(mu) 的華鼎工業(ye) 園,園區內(nei) 僅(jin) 服裝年銷售額約19億(yi) 元人民幣。
“在2008年之前5年,我們(men) 都保持著30%的增長率,但2008年的增幅幾乎為(wei) 零,和上一年持平。”方隆告訴記者。造成零增長的最重要原因,正是外貿訂單的減少,而華鼎集團80%的銷售來自海外市場。
他感歎說,由於(yu) 消費預期的變化,消費信心明顯不足,客戶的訂單不僅(jin) 量減少了,周期也變短了,這種惡性循環在國內(nei) 外同樣存在,“反映出整個(ge) 經濟的嚴(yan) 峻性”。
危機之下,華鼎也尋求突圍路徑:一方麵,以創新研發為(wei) 主導,增加麵料和服裝的設計,提高附加值,以此來穩住出口。
“大路貨的訂單已經沒什麽(me) 競爭(zheng) 力了,但有設計含量的麵料和時裝就比較有附加值,有競爭(zheng) 力。”方隆告訴記者,一些傳(chuan) 統的麵料,因為(wei) 大家都有能力做,客戶往往把價(jia) 格壓得很低,“談1分錢都很難”。
奧坦斯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海華還指出,在拓展海外市場時,要更注重對中東(dong) 、南美等新興(xing) 海外市場的布局,“這塊受經濟危機的壓力較小”。餘(yu) 杭區提供的資料顯示,原杭州地區的出口集中在歐美地區(約占總量的2/3)。而歐美正是金融危機的重創地。
內(nei) 需的誘惑
在外貿需求持續縮減的情況下,拓展內(nei) 需,似乎成為(wei) 一個(ge) 自然的選擇。但葛海華直言,“內(nei) 需不是那麽(me) 好做的”,“要是好做早就做了”。
他對記者稱,外貿的訂單大,穩定且付款及時,因為(wei) 國際上有專(zhuan) 門的麵料進口商和批發商整合上下遊資源,且承擔起放庫存,屬於(yu) “簡單的大生產(chan) ”。但內(nei) 銷市場,訂單小,零散且不穩定。並且,內(nei) 銷市場的小批量和多品種的生產(chan) ,需要頻繁調整工藝參數和原材料,企業(ye) 難以承受。
“這是一種個(ge) 性化需求和規模化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葛海華表示,隻能通過提高產(chan) 品的附加值和選擇性庫存來解決(jue) 。
方隆也對記者稱,華鼎集團1997年就開始走品牌發展的道路,但目前,華鼎80%的銷售仍來自外貿,主要是貼牌生產(chan) ,隻有20%是內(nei) 銷。
方隆稱,未來3年,華鼎集團還準備投資1.5億(yi) 元拓展零售業(ye) 務,將店鋪從(cong) 400家拓展到1500家,由“外貿主導”轉向“內(nei) 貿主導”,“未來,希望兩(liang) 塊業(ye) 務各占50%”。
但華佳利絲(si) 綢製品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曉飛對記者表示,拓展內(nei) 貿市場,“大家都多多少少考慮過。”但因為(wei) “前期投入太大”、“培育品牌很難”等種種原因,很多小型企業(ye) 一時難以順利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