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棉花!棉花?

棉花熱背後的冷思考

來源:中國紡織報 | 發布日期:2010-12-06
  素有“冀南棉海”之稱的河北省南宮市,90多萬(wan) 畝(mu) 耕地中有2/3種植棉花,年產(chan) 籽棉12萬(wan) ~13萬(wan) 噸,是全國首批優(you) 質棉基地市。當前擺在當地政府麵前的有兩(liang) 件大事:一是保護農(nong) 民的種棉積極性,繼續保持棉花資源優(you) 勢;二是利用棉花資源優(you) 勢,將其轉變為(wei) 經濟優(you) 勢。11月15日記者到達南宮時,市長安建波剛剛為(wei) 當地一家集棉花加工和棉紡織於(yu) 一體(ti) 的企業(ye) 落實了貸款事宜,為(wei) 促進當地涉棉產(chan) 業(ye) 發展可謂用心良苦。
  
  據南宮市主管農(nong) 業(ye) 的副市長梁均平介紹,為(wei) 了提高棉花單產(chan) 和質量,南宮市和農(nong) 業(ye) 科研單位通過推行育苗移栽、鼓勵套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努力引導棉農(nong) 種好棉花、提高收益。此外,加強棉花種植服務平台、銷售平台和示範基地建設等舉(ju) 措已納入該市棉花產(chan) 業(ye) “十二五”發展規劃之中。
  
  在抓好棉花種植的同時,當地政府還鼓勵延伸棉花產(chan) 業(ye) 鏈,形成從(cong) 生產(chan) 、收購、加工到棉紡織、生物發電和棉籽脫酚蛋白提取的一條龍產(chan) 業(ye) 鏈條,並努力以棉花資源優(you) 勢吸引外地棉紡織企業(ye) 前來投資建廠。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輪棉價(jia) 的瘋漲不但沒有讓棉農(nong) 真正得到好處,而且還讓當地實力並不雄厚的加工企業(ye) 和棉紡企業(ye) 陷入了左右為(wei) 難的困局;舉(ju) 目四顧,沒有贏家。同時,棉花產(chan) 業(ye)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進一步凸顯出來。
  
  “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種棉人工投入高、勞動強度大、成本付出多,因此近年來種棉的比較優(you) 勢逐步降低。”梁副市長說。雖然作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棉區,南宮市的種棉麵積沒有縮水,但因種棉收益低,現在種棉的主要是老人,青年大多出外打工,這給當地棉花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憂。
  
  大關(guan) 家莊村支書(shu) 孟慶中告訴記者,相比享受直補和最低保底價(jia) 的糧食作物,種棉所享受的要差得多,隻有15元/畝(mu) 的良種補貼。近年來農(nong) 資和人工價(jia) 格不斷上升,種棉成本加大,希望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有效保護農(nong) 民種棉的積極性。
  
  此外,農(nong) 業(ye) 保險品種也亟待完善和細化,如能推出符合棉花種植特點的保險品種,將會(hui) 有效提高棉農(nong) 參保的積極性,保障棉農(nong) 利益。“眼下隻有風災、雹災才理賠,像今年的連陰天,對棉花收成影響很大,但保險公司不管賠。”老孟說。
  
  除了成本上漲、風險加大等因素以外,在棉花種植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大部分棉農(nong) 仍單家獨戶購買(mai) 農(nong) 資,不僅(jin) 多花錢,而且容易買(mai) 到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二是田間管理不科學,盲目使用化肥、農(nong) 藥造成浪費;三是不能準確把握棉花市場信息,中間環節過多,收益大大壓縮。
  
  據南宮市棉花協會(hui) 會(hui) 長趙洪雙介紹,由於(yu) 棉種雜、種植分散,棉花品質和產(chan) 量難以保證。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形式把農(nong) 民組織起來與(yu) 市場聯接,延長棉花生產(chan) 的產(chan) 業(ye) 鏈,變個(ge) 體(ti) 經營為(wei) 集體(ti) 經營,並做好技術、信息、物資等係列化服務,既能有效的保護農(nong) 民利益,又有利於(yu) 推進棉花產(chan) 業(ye) 化、實現產(chan) 銷有機結合。但由於(yu) 種種原因,目前我國棉花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發展十分緩慢,數量有限。
  
  在流通環節,由於(yu) 今年棉價(jia) 被炒上天,什麽(me) 樣的棉花隻要拿出手來就賣得出去,因此不但不能保證分摘、分曬、分存、分售,而且使混級混等售棉的現象更加嚴(yan) 重。此外,一些商販收棉時壓級壓秤、摻雜使假,嚴(yan) 重損害了棉農(nong) 和用棉企業(ye) 兩(liang) 方麵的利益。
  
  對於(yu) 處在中下遊的紡織服裝企業(ye) 來說,棉價(jia) 不論是高漲還是急落,都會(hui) 給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帶來極大風險,而填補棉花供需缺口是穩定棉價(jia) 的根本之道。今年國內(nei) 棉花總產(chan) 量約為(wei) 700萬(wan) 噸,用棉總量的1/3需要進口。在國際國內(nei) 棉花減產(chan) 、價(jia) 格雙雙高漲並超出基準價(jia) 的情況下,棉紡企業(ye) 希望取消進口棉花滑準稅或采取較低固定稅率的呼聲尤為(wei) 強烈。此外,及時對進口棉花配額實行一次性發放,對於(yu) 緩解供需缺口、平抑棉價(jia) 也是非常必要的。
  
  後記:本次調研,本報記者通過走訪南宮市棉農(nong) ,棉加工企業(ye) 、棉紡企業(ye) 、供銷社人士以及當地政府官員,了解到當前棉花產(chan) 業(ye) 中一些“典型”和“非典型”的問題,並由此管窺到棉價(jia) 大起大落給棉花產(chan) 業(ye) 鏈條各環節生產(chan) 經營所造成的影響和傷(shang) 害。
  
  正如業(ye) 內(nei) 人士所說,從(cong) 短期看,合理調控、遏製炒作、穩定棉價(jia) 是當務之急;從(cong) 長遠看,科學製定相應政策,保證棉花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解決(jue) 棉花供需矛盾則是治本之道。為(wei) 此,一要加強市場調控,嚴(yan) 厲打擊炒作行為(wei) 。要開辟多種渠道傳(chuan) 遞市場信息,讓棉農(nong) 及時了解棉花的實際價(jia) 格,引導他們(men) 對市場行情進行理性判斷。二要解決(jue) 供需缺口。一方麵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棉農(nong) 科學種棉,提高棉花單產(chan) 和質量,並加大補貼力度,保護農(nong) 民種棉的積極性;另一方麵要及時、足量發放棉花進口配額,避免人為(wei) 造成供需矛盾,同時取消滑準稅或采取較低固定稅率,減輕棉紡企業(ye) 負擔。三要用好國家棉花儲(chu) 備,適時調控,科學調控。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