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和懋:中國整體(ti) 可能還是存在產(chan) 能過剩
來源:www.ccer.edu.cn | 發布日期:2009-07-08
2009年全球智庫峰會(hui) “跨國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合作與(yu) 責任”分論壇於(yu) 7月4日在北京舉(ju) 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分論壇,北京大學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巫副院長巫和懋出席“跨國公司與(yu) 中國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高層圓桌討論並發言。以下為(wei) 發言實錄。
巫和懋: 剛剛聽了各位的說法以後有點感想跟想法,想跟大家一起討論。我們(men) 在很多的報道上,都聽到了產(chan) 能過剩的現象,像世界銀行對中國的分析討論,還有美國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的批評,像美國財長對中國的批評,都講中國是消費過低,投資過高,產(chan) 能過剩。剛剛聽了各位講,就想這兩(liang) 個(ge) 中間怎麽(me) 調和,聽了這麽(me) 久以後,恍然大悟,像劉主任說的這幾個(ge) 產(chan) 業(ye) ,還有在座各位的公司,可能投資都是很有效的,可能是沒有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產(chan) 能過剩問題可能在宏觀的角度上還是存在的。看全世界的情況,世界銀行的分析都指出,中國的投資過多,還有說從(cong) 十一五規劃來看的結果,要調結構,我們(men) 規定了8個(ge) 強製性的指標,像能源消耗率到2010年減少20%,到現在都沒有達到。節能減排這些目標都沒有達到,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投資投向無效的產(chan) 能,宏觀來說。剛才所談到幾家公司,在座各位的公司還有劉主任提到的幾個(ge) 可能沒有產(chan) 能過剩,以整個(ge) 國家來說可能還是有產(chan) 能過剩的現象。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今天還是有所憂慮的,在金融風暴之下,現在指出來中國以後麵臨(lin) 的問題,可能在複蘇過程中,就會(hui) 麵臨(lin) 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這是宏觀麵。我們(men) 又看到很多微觀的資料,我們(men) 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的結果,我們(men) 的投資報酬率還不錯,投資報酬率還不錯,應該是產(chan) 能不過剩才對,實際上再進一步研究,扭曲的結果,國家裏投資資源是低價(jia) 計價(jia) ,能源也是低價(jia) ,工業(ye) 用地很便宜,利潤率很高,過去我們(men) 鼓勵投資,鼓勵出口的結果,所以利潤率很高。我今天講,以宏觀而言,可能是因為(wei) 價(jia) 格的扭曲,造成很多無效率的投資。往前看,講到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作跟責任,應該把資源的扭曲納入考量,在它未來投資計劃裏,雖然國內(nei) 的能源價(jia) 格比較低,可是在投資計劃希望把它納入考量,不要說用國內(nei) 過於(yu) 便宜的資源跟能源作為(wei) 投資計劃的一個(ge) 基礎,而是應該以正確的國際的價(jia) 格還有中國以後如果要調整價(jia) 格之後,它的正常價(jia) 格作為(wei) 衡量。所以在金融危機之中,我們(men) 因為(wei) 要應付金融危機,出了四萬(wan) 億(yi) 還有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計劃,實際是打亂(luan) 了和偏離了十一五計劃原來要走的節能減排的路。
現在做十二五規劃,有很多意見,第一個(ge) 很重要的意見,以後不應該以國民所得成長率為(wei) 主要目標,應該減低下來,才不會(hui) 產(chan) 生產(chan) 能過剩的現象,以後還是出口進口平衡為(wei) 主,中國才能恢複內(nei) 部平衡,外部平衡的現象。這是未來要做的方向。我希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活動和運營活動,也會(hui) 和這個(ge) 目標相合,才能真正負擔起在中國的責任。謝謝!
|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