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宏觀經濟信息

林毅夫:中國無法獨自拯救世界經濟

來源:鳳凰網財經訊 | 發布日期:2009-07-09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接受《朝鮮日報》專(zhuan) 訪時表示,中國無法獨自拯救世界經濟,因為(wei)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比重還不到10%,但是中國一定會(hui) 起到推動作用。
                                  
    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國經濟複蘇,同中國貿易往來較多的東(dong) 亞(ya) 國家的出口就會(hui) 增加,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的資源富國也會(hui) 受益。但是,僅(jin) 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拯救世界經濟。要想使全球經濟複蘇,需要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等全世界國家共同努力。
                                  
    最近幾個(ge) 月全球市場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股價(jia) 出現反彈,一些國家政府甚至提出退出戰略,對此林毅夫表示反對,他認為(wei) 很多國家失業(ye) 率仍不斷上升,設備運轉率也在下降。民間領域的投資和消費仍很低迷。金融領域和實體(ti) 領域之間存在差距。因此,主要國家政府必須繼續推行經濟扶持政策。討論退出戰略為(wei) 時尚早。
                                  
    對於(yu) 全世界很多人都在擔心的通貨膨脹問題,林毅夫認為(wei) 沒有必要擔心,擔心的應該是通貨緊縮。林毅夫表示不能因為(wei) 政府負債(zhai) 不斷增加,貨幣供給有所減緩就一定會(hui) 導致通貨膨脹,這需要看情況,情況不同,結果也不同,這取決(jue) 於(yu) 政府如何使用增加的資金。
                                  
    林毅夫表示,如果政府將資金用在生產(chan) 領域以及去除經濟增長瓶頸的領域,就不會(hui) 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因為(wei) 隻要瓶頸消失,經濟增長率就會(hui) 提高,可以吸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另外,如果經濟增長,稅收也會(hui) 增加,因此,政府可以利用這些錢償(chang) 還政府負債(zhai) 。這樣一來,政府就沒有必要通過通貨膨脹稅來償(chang) 還政府負債(zhai) 。
                                  
    林毅夫以中國經驗為(wei) 例子,1998年至2002年東(dong) 亞(ya) 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像現在一樣麵臨(lin) 著通貨緊縮的壓力。中國政府當時推行了放鬆貨幣和財政扶持政策。這一政策基調持續了五年。因此,政府負債(zhai) 從(cong) GDP的3%提高到36%,貨幣供給也大量增加。但直到危機過去,也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壓力。2003年至2008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10.8%,而通貨膨脹率僅(jin) 為(wei) 3%至8%。這是因為(wei) 1998年至2002年釋放的資金被用於(yu) 擴充中國經濟的瓶頸——社會(hui) 基礎設施。中國高速公路的長度在1997年至2002年增加了4倍。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