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紡織品服裝進出口分析
反傾(qing) 銷、反補貼、技術壁壘後-外貿企業(ye) 麵臨(lin) 知識產(chan) 權新考驗
“國外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正借知識產(chan) 權打壓我們(men) ,從(cong) 現在起,出口企業(ye) 要更加注重自己的產(chan) 品不能侵犯別人的專(zhuan) 利、商標和版權。”近日在“寧波市外貿企業(ye) 保護知識產(chan) 權培訓班”上,國內(nei) 知識產(chan) 權研究專(zhuan) 家蔡建敏發出如是警示。知識產(chan) 權,正成為(wei) 繼反傾(qing) 銷、反補貼、技術壁壘之後,外貿企業(ye) 麵臨(lin) 的新考驗。
警惕知識產(chan) 權成貿易新壁壘
蔡建敏教授憂心忡忡地指出,知識產(chan) 權已經與(yu) 出口順差、人民幣幣值問題等共同成為(wei) 中美貿易的三大焦點,而知識產(chan) 權更是成為(wei) 其中的頭號議題。
今年4月10日,美國以中國對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不力為(wei) 由,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除了美國政府借知識產(chan) 權向中國施壓之外,歐美的大型跨國公司正在通過知識產(chan) 權訴訟、專(zhuan) 利技術壁壘、337調查等打壓中國的出口企業(ye) ,給國內(nei) 企業(ye) 帶來了很大的經營壓力。
對此,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提醒廣大出口企業(ye) ,國際大型跨國公司正在針對中國企業(ye) 發起知識產(chan) 權訴訟,而下麵三類企業(ye) 最有可能成為(wei) 跨國公司知識產(chan) 權訴訟的目標,一是企業(ye) 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外市場有一定的份額;二是企業(ye) 本身缺乏核心技術和專(zhuan) 利技術;三是企業(ye) 有進軍(jun) 國際市場的大動作。在當前的形勢下,國內(nei) 外對侵犯知識產(chan) 權的案件的懲罰都將越來越嚴(yan) 厲;相關(guan) 企業(ye) 要提高知識產(chan) 權保護意識,否則,侵權的後果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損失,嚴(yan) 重者還將要“坐牢”。
現狀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意識淡薄
據寧波海關(guan) 統計,1~8月寧波海關(guan) 查獲侵權案件152起,案值約2506萬(wan) 元。其中,8月份查獲侵權案件29起,案值約454萬(wan) 元,涉及等48項國內(nei) 外商標權,涉案貨物主要為(wei) “NIKE”、“虎頭”、“ADIDAS”等商標的運動鞋、手電筒、帽子等。
寧波海關(guan) 對近年來查扣的各類侵權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出口企業(ye) 頻頻侵權,除了部分企業(ye) 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原因之外,很多企業(ye) 都是在無意識,或者是在被動的情況下侵權的。如寧波海關(guan) 最近查扣的一批貼牌PHILIPS的攝像包,價(jia) 值達9萬(wan) 餘(yu) 美元;但海關(guan) 在檢查中發現,其產(chan) 品授權書(shu) 的有效期截止時間為(wei) 2006年12月30日,已過期大半年,而該企業(ye) 並未與(yu) 權利所有人續簽授權合同。考慮涉及知識產(chan) 權保護問題,該批貨物最終被寧波海關(guan) 退關(guan) 。而很多企業(ye) 在海關(guan) 被查扣的產(chan) 品侵權案件,則根本沒有審查下單的買(mai) 家是不是有資格使用這些“品牌、商標”或專(zhuan) 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盲目接單,糊裏糊塗地成為(wei) 侵權者。
為(wei) 此,海關(guan) 提醒廣大進出口企業(ye) ,要注意增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意識,深入了解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在接受外貿訂單時,要對相關(guan) 的商標注冊(ce) 證、授權書(shu) 等的合法性進行有效審核,避免侵犯其他人的知識產(chan) 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給企業(ye) 的聲譽帶來負麵影響。
支招展覽會(hui) 上企業(ye) 如何維權
隨著越來越多的寧波產(chan) 品、中國產(chan) 品通過參加各類展會(hui) 贏得海外訂單,出口國際市場,海內(nei) 外各類知名品牌展會(hui) 也逐漸成為(wei) 歐美公司維護知識產(chan) 權的重要場所。為(wei) 此,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知識產(chan) 權保護辦公室負責人、廣交會(hui) 組委會(hui) 貿易糾紛投訴接待站處長王建平對展會(hui) 上企業(ye) 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chan) 權給企業(ye) 支招。
王建平說,當參展企業(ye) 發現自己產(chan) 品的專(zhuan) 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chan) 權遭到別人侵犯時,要在第一時間向大會(hui) 組委會(hui) 投訴(一般大型展會(hui) 的組委會(hui) 都設有知識產(chan) 權投訴辦公室),同時做好進一步調查工作,包括現場拍照、通過各種方式購買(mai) 侵權產(chan) 品等途徑,保留和取得有關(guan) 證據;大會(hui) 組委會(hui) 接到投訴後,經過調查得到證實的,將暫扣其產(chan) 品。但雙方有關(guan) 爭(zheng) 議,知識產(chan) 權權利所有人還需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進行解決(jue) 。
當參展企業(ye) 的產(chan) 品遭到別人指責、投訴或被誣陷侵權時,參展企業(ye) 要冷靜處理,積極應對。首先雙方不要在現場發生直接衝(chong) 突,應找個(ge) 洽談場所了解起訴人以何種身份來投訴,有可能的話,索要對方相關(guan) 文件、資料、產(chan) 品範圍等;其次,企業(ye) 自己應提供證據、相關(guan) 文件等,以證明自己的產(chan) 品早於(yu) 起訴人權利取得時,或產(chan) 品不存在侵權。各類文件、報關(guan) 單,甚至發票,都有可能成為(wei) 證明文件。而一旦在訴訟中失敗,企業(ye) 也可以通過向專(zhuan) 利權所有人申請專(zhuan) 利轉讓方式繼續取得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經營資格。當然,企業(ye) 保護自身知識產(chan) 權最根本的辦法是開展研發創新,注冊(ce) 自己的專(zhuan) 利、商標和版權,使之獲得有效的法律保護。
相關(guan) 鏈接
侵權鞋被退回還納稅
近日記者從(cong) 寧波海關(guan) 獲悉,8900多雙被貼上歐洲品牌PU的男女鞋子,因侵犯PU商標所有人的權益,在海上往來40多天後又回到了始發港寧波。生產(chan) 商為(wei) 此損失超過40萬(wan) 元。
據了解,這批鞋總數量是8946雙,價(jia) 值4.15萬(wan) 美元,根據客戶要求打上了歐洲著名品牌PU商標。經集裝箱運到比利時港口後,客戶通知生產(chan) 商稱此鞋因侵犯知識產(chan) 權無法入境。
據海關(guan) 人員介紹,生產(chan) 企業(ye) 在接單時對客戶所下訂單並未進行細查,對涉嫌侵犯知識產(chan) 權一事根本不知情,在貿易中處於(yu) 被動地位。
更令人鬱悶的是,這批PU鞋在退運到達寧波港後,還得繳納進口關(guan) 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guan) 稅條例》第43條規定,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出口貨物自出口之日起1年內(nei) 原狀複運進境的,不征收關(guan) 稅。而此批PU鞋因本身並不存在“品質或者規格原因”,雖然屬“出口之日起1年內(nei) 原狀複運進境”,亦無法享受國家減免稅政策。企業(ye) 為(wei) 此隻好繳納關(guan) 稅。
“算上來回運費、關(guan) 稅和這批鞋本身的價(jia) 值,損失總數要超過40萬(wan) 元。”寧波海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