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
"走出去"要考慮綜合配套成本--紡企海外投資謹防配套“陷阱”
最近,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讓中國紡織企業(ye) 感到巨大壓力。不少紡織企業(ye) 帶著熱情去周邊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準備“走出去”,但有關(guan) 市場調查結果卻讓企業(ye) 心寒,當地缺少產(chan) 業(ye) 配套造成綜合成本上升就成了最大障礙。有關(guan) 人士提醒,棉紡企業(ye) 走出去,一定要做詳盡的市場調查,留意“配套陷阱”。
成本高企壓力大
瑞士蘇拉集團下屬的賜來福公司上海代表處黃偉(wei) 表示,目前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是紡織品貿易中的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問題,例如棉花價(jia) 格。
中國棉紡織行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徐文英透露,2006年國內(nei) 紗線產(chan) 量約為(wei) 1740萬(wan) 噸,增長率大約是20%,因此對棉花的需求量很大。2006年國內(nei) 棉花產(chan) 量670萬(wan) 噸,進口棉花數量為(wei) 364萬(wan) 噸。按今年1月20日的進口棉花價(jia) 格分析,國際棉價(jia) 為(wei) 59.13/磅,比國內(nei) 棉花貴200多塊錢。今年中國實行了6%的劃準關(guan) 稅後,我國棉價(jia) 高於(yu) 國際市場1279塊錢,這將影響到2007年紡織企業(ye) 的出口。由於(yu) 棉花供求矛盾,預測2007年棉花市場的缺口仍較大,進口依存度約為(wei) 30%。
“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的優(you) 勢正在消失,紡織行業(ye) 開始進入高成本時代”,蘇州一家大型紡織集團高管分析說,在棉紗的出廠價(jia) 格中,棉花原料占了7成,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等製造成本、稅收成本等占27%,剩下的利潤僅(jin) 在3%以內(nei) 。這些生產(chan) 要素價(jia) 格都在上升,但上漲最多的就是人力資源成本,一線工人工資漲了10%,按照該集團有3萬(wan) 名員工計算,每年將多支出3600萬(wan) 元,僅(jin) 此一項就減少了公司10%純利潤。
海外投資辟蹊徑
麵對歐、美設限,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國內(nei) 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e) 紛紛另辟蹊徑。其中,在第三國設立工廠受到熱捧。
據江蘇紅豆集團常務董事王竹倩透露,今年春節後,紅豆在柬埔寨投資約3億(yi) 元的工廠就開始投入建廠,生產(chan) 的全部產(chan) 品都將用於(yu) 出口到國際市場。此舉(ju) 主要是為(wei) 了避開美、歐對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紡織品的限製,而柬埔寨不在美、歐設限範圍的國家內(nei) 。此外,由於(yu) 國內(nei) 土地、水、勞動力人工成本不斷上漲,柬埔寨等國家在這些方麵具有一定優(you) 勢。此前,紅豆集團在無錫工業(ye) 園已經有了自己的工廠,又花費了一年多時間,考察了柬埔寨、越南等國家,紅豆集團在柬埔寨設立工廠也得到了當地的熱情接待。
浙江華孚集團有限公司王小生也表示,目前正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家考察,醞釀在第三國家設立工廠的計劃。
據商務部有關(guan) 人士介紹,除中央管理的企業(ye) 外,我國山東(dong) 、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紡織企業(ye) 在海外設廠較多,主要集中在亞(ya) 洲的蒙古、越南,非洲的南非、毛裏求斯,美洲的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家。
當心海外配套陷阱
走出去到海外設廠的諸多利好讓紡織企業(ye) 們(men) 不禁心頭一熱,但在他們(men) 走出去的過程中卻遭遇了配套“陷阱”。
去年蘇州一家大型羊毛精紡企業(ye) 動了投資東(dong) 南亞(ya) 的念頭,他們(men) 通過國外研究公司做係統了解,發現越南、柬埔寨等周邊國家雖有工資成本優(you) 勢,還有對外資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稅收優(you) 惠政策,但可以做配套的當地企業(ye) 基本沒有,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極差。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綜合製造成本未必比長三角地區低。
江蘇普坤集團也有過類似的測算,公司一位高層給記者做了分析: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來自某個(ge) 或幾個(ge) 特定鏈節的優(you) 勢,這些是決(jue) 定企業(ye) 戰略成敗的關(guan) 鍵鏈節,可以是技術開發、產(chan) 品設計、製造工藝,也可以是原料供給、市場營銷、生產(chan) 規模等。“比如做一件襯衫,大到麵料、小到紐扣都是由專(zhuan) 業(ye) 配套商提供的,服裝廠其實是一個(ge) 組裝車間。在蘇南地區,完整的產(chan) 業(ye) 配套鏈已形成了,距離最遠的供應商也不過兩(liang) 小時的車程。供應鏈管理成本降到最低點”,這位高層解釋說。這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是無法做到的。
“一萬(wan) 錠紗線生產(chan) 線在老廠區要用工人120名,而引進了進口自動落筒機的新疆廠區,隻用60人。這兩(liang) 年,老廠區紡紗車間裝備也將達到國際先進,一線勞動力可以減少數千人。”痛定思痛,華芳集團的高層得出了這樣的定律:解決(jue) 紡織企業(ye) 勞動力成本上升問題的最佳辦法是,更新設備、提高效率,從(cong) 而少用勞動力,研發新產(chan) 品,創造獨特的技術優(you) 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