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行業形勢不太樂觀,企業發展麵臨著一些瓶頸,但是在未來的“十三五”期間,棉紡織發展前景依然充滿著無限光明和希望。
“十三五”將是我國深化改革至關重要的五年,同時也是“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而對於我國棉紡織行業來說,所麵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棉花質量狀況成“心病”
“十二五”期間,最讓紡織行業“痛心”的一件事非“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莫屬。國內外棉花差價的倒掛直接導致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價格低廉的進口紗迅速占領我國棉紗市場,我國生產中低支棉紗的企業岌岌可危。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是大量出口棉紗,而在‘十二五’期間卻是大量進口棉紗。”王青翠介紹,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平均每一年的進口紗也隻有40萬噸左右,而“十二五”期間的2015年,我國進口紗就達到了250萬噸左右。
事實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除了造成國內外棉價的倒掛外,也使我國棉花質量狀況持續下滑,生產高端棉紗產品的企業甚至到了無棉可紡的地步。
實際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不隻是製約到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同時種植麵積也在年年減少,保持數年世界第一產棉大國的地位在2014年也拱手讓給了印度。
紡織業迎來投資機會
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已經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部級規劃之一,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由工信部發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認為,對於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來說,“十三五”時期最大的機遇是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專家表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國民經濟依存度較高的產業,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大政方針密切相關。
有測算指出,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億輛,也就是說,在未來的7年內,每年的汽車保有量漲幅將達到12%~15%,因此車用紡織品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並將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高端係列邁進。
此外,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6.53關口,繼續刷新2011年4月以來新低。在岸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54關口,逼近6.55一線。離岸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更是進一步下跌,破6.67水平。
元旦假期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到三個交易日已跌500餘點,離岸匯率跌1000餘點。分析指出,人民幣貶值的趨勢短期內無法改變,紡織板塊的上市公司直接獲益。
“高征低扣”終“破冰”
風雨過後便是彩虹。在“十二五”即將收尾的階段,我國棉紡織行業終於迎來兩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在行業內外人士的共同推動下,實行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終於在2014年宣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雖然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並且要不斷提高棉花質量,使棉花產業真正走向市場化。除了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外,另一件重要的喜事就是“高征低扣”在行業多年的呼籲下終於“破冰”。
2014年,安徽省率先將皮棉、棉紗納入了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範圍,即棉紡企業所使用的皮棉可以按照紡織品適用稅率17%進行計算抵扣。至此,困擾棉紡織行業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征低扣”問題終於有所鬆動。
從目前來看,除了安徽外,湖南、浙江、山東、陝西、江西、江蘇等地區也先後啟動了高征低扣改革方案,‘高征低扣’改革取得突破具有曆史性的意義,對整個棉紡織行業來說至關重要。盡管“高征低扣”改革取得了突破,但是一些細節問題還需不斷完善。建議實行見票抵扣,將棉花增值稅的適用稅率調整為17%,可簡化相應程序、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紡織產業區域化轉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十三五’期間,將會鼓勵更多企業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進行布局,進一步提升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王青翠說。
談及向非洲轉移時,王青翠分析認為,非洲的確是十分具有潛力的產業轉移地,生產成本更加低廉。但是從目前來看,非洲遠離市場,產業鏈配套並不完善,所以向非洲轉移還“有待時日”。
“十三五”將是我國深化改革至關重要的五年,同時也是“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而對於我國棉紡織行業來說,所麵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棉花質量狀況成“心病”
“十二五”期間,最讓紡織行業“痛心”的一件事非“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莫屬。國內外棉花差價的倒掛直接導致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價格低廉的進口紗迅速占領我國棉紗市場,我國生產中低支棉紗的企業岌岌可危。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是大量出口棉紗,而在‘十二五’期間卻是大量進口棉紗。”王青翠介紹,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平均每一年的進口紗也隻有40萬噸左右,而“十二五”期間的2015年,我國進口紗就達到了250萬噸左右。
事實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除了造成國內外棉價的倒掛外,也使我國棉花質量狀況持續下滑,生產高端棉紗產品的企業甚至到了無棉可紡的地步。
實際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不隻是製約到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同時種植麵積也在年年減少,保持數年世界第一產棉大國的地位在2014年也拱手讓給了印度。
紡織業迎來投資機會
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已經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部級規劃之一,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由工信部發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認為,對於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來說,“十三五”時期最大的機遇是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專家表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國民經濟依存度較高的產業,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大政方針密切相關。
有測算指出,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億輛,也就是說,在未來的7年內,每年的汽車保有量漲幅將達到12%~15%,因此車用紡織品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並將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高端係列邁進。
此外,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6.53關口,繼續刷新2011年4月以來新低。在岸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54關口,逼近6.55一線。離岸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更是進一步下跌,破6.67水平。
元旦假期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到三個交易日已跌500餘點,離岸匯率跌1000餘點。分析指出,人民幣貶值的趨勢短期內無法改變,紡織板塊的上市公司直接獲益。
“高征低扣”終“破冰”
風雨過後便是彩虹。在“十二五”即將收尾的階段,我國棉紡織行業終於迎來兩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在行業內外人士的共同推動下,實行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終於在2014年宣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雖然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並且要不斷提高棉花質量,使棉花產業真正走向市場化。除了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外,另一件重要的喜事就是“高征低扣”在行業多年的呼籲下終於“破冰”。
2014年,安徽省率先將皮棉、棉紗納入了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範圍,即棉紡企業所使用的皮棉可以按照紡織品適用稅率17%進行計算抵扣。至此,困擾棉紡織行業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征低扣”問題終於有所鬆動。
從目前來看,除了安徽外,湖南、浙江、山東、陝西、江西、江蘇等地區也先後啟動了高征低扣改革方案,‘高征低扣’改革取得突破具有曆史性的意義,對整個棉紡織行業來說至關重要。盡管“高征低扣”改革取得了突破,但是一些細節問題還需不斷完善。建議實行見票抵扣,將棉花增值稅的適用稅率調整為17%,可簡化相應程序、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紡織產業區域化轉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十三五’期間,將會鼓勵更多企業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進行布局,進一步提升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王青翠說。
談及向非洲轉移時,王青翠分析認為,非洲的確是十分具有潛力的產業轉移地,生產成本更加低廉。但是從目前來看,非洲遠離市場,產業鏈配套並不完善,所以向非洲轉移還“有待時日”。